2012年资本争抢文化产业


  2010年中宣部、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后,各大金融机构均从加大信贷投放、鼓励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深化多方合作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引导加强对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旅游文化服务业、会展业、动漫业、艺术设计和艺术经营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2011年初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外,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随着扶持政策的细化落地,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

  政策优势倍数催化发展

  实际上,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2009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而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在2011年3月份表示,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毕,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文化专项规划。规划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主要是营造宽松环境,如银行贷款、融资上市的标准可以灵活点,门槛可以低一些,为文化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上市机会。

  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意味着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不断强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而产业发展增速也将加快。中信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如果考虑“十二五”期间GDP内生增长,文化产业复合增长速度至少达到22%-25%。而据东兴证券测算,若按照GDP 年均增速9%来计算,到2015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将翻番,这意味着届时文化产业规模将达到2.85 万亿元,是2009 年末的3.4 倍。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透露,预计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占首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成为首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北京将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8%,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VC/PE争抢万亿潜力市场

  根据文资网统计数据:2004年至2011年11月期间,我国共有111只文化产业基金,已经披露规模的基金数量为83只,总规模折合约1330.45亿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基金有77只,规模为1222.61亿元,每只人民币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5.88亿元;美元基金有6只,规模折合为人民币107.84亿元,每只美元基金的平均规模折合为人民币17.97亿元。其中,以2011年(截止11月)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量最多,为47只,占总数的42.34%;以2010年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规模最多,折合为人民币643.81亿元,占总数的48.39%;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以2010年的最高,为21.46亿元人民币,较总体平均水平高出约5亿元人民币。

  截止目前的111只文化产业基金,可以分为综合类文化产业基金、专项类文化产业基金(包括影视专项投资基金、艺术品专项投资基金、动漫专项投资基金、网游专项投资基金及其他专项投资基金)。

  在相关公布的信息中,目前共有12只基金由银行作为其中的出资人,其涉及基金的规模为422.465亿元人民币。

  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美国: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据统计,在全美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如迪斯尼娱乐业等,已跻身于世界大型企业500强。美国的这些文化企业已成为世界文化市场中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而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美国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一是联邦政府投资大。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团体给予资助,州和市镇政府及联邦政府的具体部门也提供一定资助。这种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导向的团体。

  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门和外来投资,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各种来源的公共基金只占艺术组织运行费用的15%,国家艺术捐助会的拨款占5%左右,单个而言,政府是最大的文化艺术赞助来源。但是,就特定的文化活动来说,私人捐赠者的捐献额是政府来源的2倍或3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司捐赠的艺术基金基本是稳定的,大约占36%,但是,它们捐献的绝对数字一直大幅度上升。

  三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融资体制。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例如, NBC作为美国第一家广播电视网,拥有和运营着13家电视台,在美国收视率一直位居前列;而通用电气公司又是由美国老牌财团摩根财团控股的。通过与财团的合作,美国文化产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此外,美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美国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文化产业依靠其强大的实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进入,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大笔资金通过文化产业的跨国公司进入美国。

  二、英国:利用社会集资的方式进行文化投资

  在英国,文化投资的渠道是多样的,有政府拨款、准政府组织资助、基金会资助等。除此之外,还运用了一种非常规的投资方法,这就是用发行彩票来筹集文化基金。他们在鼓励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同时,鼓励全体公民自愿支持文化事业。

  1994年11月19日英国发行了第一期国家彩票抽奖,到2001年上半年,国家彩票累计发行总额已高达314亿英镑,25%用于资助文化艺术、体育和慈善事业,总额超过108亿英镑。在1995年到1999年间,超过1000个艺术项目从“彩票基金”中获得了10亿英镑以上的资助。仅彩票收入一项,一年就可以为文化艺术事业筹集到赞助费6亿多英镑,极大地弥补了政府文化投资的不足,兴建了一批文化设施,支持了优秀的文化人才的培养。

  在英国众多投资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种具有负面效应的筹集和投资方式,如果引导得法、调控有力、分配合理,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就如同点石成金,释放出巨大的投资能量。关键在于认识它的规律和对这种规律的因势利导。

  三、法国:企业和专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法国政府对文化事业及相关产业给予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或赞助。法国文化部的一名官员介绍说,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每一个从事文化活动的企业或民间协会,均可向文化部直接申请财政支持。二是来自地方财政支持。法国的大区、省、市、镇政府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规章鼓励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各类帮助。有关企业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统计表明,法国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的赞助,多年来一直高于对其他诸如环保行业的赞助。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企业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显着,已成为推动法国文化事业与时俱进的重要力量。在一系列大型古文物的修复和重大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中,都能见到法国企业的身影。在法国,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能依法参与文化赞助活动,而作为补偿,企业可获得减免税收或者享有冠名权等各种不同的回报。

  振兴中国文化产业,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高书生副主任撰文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文化的积累与积淀是永恒的、永无止境的,与此同时,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成果,在充分吸收以往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还会产生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表现为各种市场需求。” 文化产业必将渗透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它的蓬勃发展需要借力资本的杠杆效应,更需要依靠愈加丰富多彩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繁荣文化市场。

  ----原文刊发于《投资与合作》2012年2&3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