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主张,推行法令之教,必须“不用六虱”. “六虱:日礼乐,曰《 诗》 、《 书》日修善,曰孝涕,曰诚信,日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古代的《 诗》 、《 书》 <BR> 等典籍和泛滥一时的礼乐仁义一类说教,全都是危害农、战,祸国殃民的虱子,应该扫除干净。<BR> 既然《 诗》 、《 书》 、礼、乐等都是当去的东西,自然那些以学习谈论《诗》 、《书》、礼、乐求取进身之阶的人,也是非去不可的。
于是,商鞍又提出了“淫道必塞”的主张。“奚为淫道?为片智者贵,游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让那些善于巧辩的人特到尊贵、四“处游说的人得到官职、从事文学而有私名的人得到荣显,这就是“淫道”。淫道即邪路。要住国家富强,必须奖励农、战而堵塞邪路,’淫道必塞”,使那些游离于农、战之外卜六虱之民在社会上根本得不到立身扬名向上爬的出路,从而把他们统统赶到以农、战求取功名富贵的正路上去。
不仅如此,商鞅还进一步提出了抑制私家学派活动的意见:“搏叼、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曰陈其上。”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对于那些持各种与法令精神不合的各种私学观点心勺队那些集群结党、自相标榜而诱毁他人的人们,对他们的活动要加以抑制。不仅不能让他们由此得到富贵,而且不准他们私自议论刑政得失,更不允许他们刻意创立私家学说向国君进行兜售。明法令与去六虱、塞淫道、抑私学同时并举,这便是商鞍为秦国统治者设计的思想文化政策的基本内容。不言而喻,这是一种以法令来统一全社会过思想、言论和学术时主张。
推行法令之教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