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内地股市收盘走高。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涨20.08点,至2305.86点,涨幅0.9%。深证综合指数涨8.51点,至924.28点,涨幅0.9%。涨幅并不是好消息带来的,相反,它的原始动力是弱于预期的中国3月份进口增长数据,和由此引发的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中国3月份意外实现53.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扭转了2月份出现314.8亿美元逆差的局面,然而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出口增速维持疲软。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15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是3月份将出现贸易逆差32亿美元。而实际上,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8.9%,高于经济学家预计的7.2%,但低于2月份18.4%的增幅。更出人意料的是,3月份进口仅增长5.3%,低于预期的9.3%,同时还远低于2月份39.6%的增幅。
上述北京最新公布的贸易数据令全球市场进一步怀疑中国商品的需求下降,同时质疑中国政府高调拉动内需的成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丁爽表示,最新贸易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出现下行趋势。国内外市场需求均较疲弱,未来两个月内不会明显反弹,今年全年进口和出口都将仅实现单位数增幅。他估计中国第二季度可能仍将实现贸易顺差,2012年全年可能将实现顺差1100亿美元,低于去年的顺差1551亿美元。东方汇理银行经济学家Dariusz Kowalczyk在研究报告中指出,3月疲软的进口数据表明,中国国内需求正在下降,而且可能令有关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担忧重燃。
值得注意的是,海关数据同时显示,由于制造和建筑活动放缓抑制了对金属的购买兴趣,3月份中国关键工业金属进口环比呈下降态势。从大宗商品进口量可以判断中国工业及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状况和消费能力。而一直奇迹般增长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分析师们此前预计,在经历了2月份春节过后的快速增加后,3月份中国金属进口将放缓。巴克莱经济学家认为,虽然中国制造业活动表现出的收缩迹象并不一定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制造业将陷入衰退,但确实反映出制造业正在持续减速。
海关总署公布,3月份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462182吨,环比下降4.8%。渣打研究报告指出,2月份铜和铜合金进口量达到同期历史次高水平,从而推动铜库存接近纪录水平。3月份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也出现类似情况,较2月份下降3.2%,至6287万吨。而且,继2月份大规模的季节性补充库存之后,交易商所持的螺纹钢筋库存未能显著下降。中国国内钢材需求的一半来自建筑业的需求。既然北京不愿意放松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中国建筑业活动受到抑制的局面便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当北半球气温回升至适宜建筑活动的水平,相信金属消费将实现增长。但有一点现在就能肯定:增速不会强于去年。
对长期处于熊市的投资者来说,“坏”数据反而带来的另一类希望。进口增长显著放缓会不会促使北京下决心放松政策?这造成了昨天银行类股上涨并且交投活跃,因为市场猜测任何宽松政策都将提振国内商业银行的利润率。重要的中国第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马上会公布。此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表示,中国第一季度GDP增幅可能在8.4%左右,低于前一季度的8.9%以及去年第三季度的9.1%。所以,我看还是等一等吧。
还是等一等吧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