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故事


禅宗公案故事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宗禅宗公案故事,看完后觉得很深……包袱、公文、和尚、自己,我们该如何认识和处理这样的关系呢?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路途很远,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晨醒来后,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第一样是包袱,他跟和尚的盘缠、寒衣都在里面,当然不能丢;第二样是公文,只有将这封公文交到京师才算完成任务;第三样是押解的和尚;第四样是自己。公差每天早上都要清点一遍,包袱还在,公文还在,和尚还在,他自己也还在,这才开始上路出发。
      日复一日,偏僻的小路上经常只有他们两个人在行走,很是寂寞,免不了闲聊几句。久而久之,彼此相互照应,关系越来越像朋友了。
      有一天,风雨交加,饥寒交迫,两人赶了一天的路,投宿到一个破庙里。和尚对公差说,不远处有个集市,我去给你打点儿酒,今天好好放松一下。公差心思松懈,就给和尚打开了枷锁,放他去了。
      和尚打酒回来,还买了不少下酒菜。公差喝得酩酊大醉,酣酣沉沉地睡过去。
      和尚一看,机会终于来了。他从怀里掏出一把刚刚买来的剃刀,嗖嗖嗖,就将公差的头剃光了。然后,他将公差的衣服拔下来,自己换上,又将自己的僧袍套在公差身上,连夜逃走了。
      对发生的这一切,公差都浑然不觉,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醒来后,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准备清点东西,继续赶路。一摸手边的包袱,包袱还在;再看公文,公文也在;找和尚,和尚找不着了。庙里找,庙外找,到处都找不到。公差就抓挠着头皮想:和尚哪儿去了呢?咦……?发现头居然是光的!低头再一看,身上穿着僧袍,恍然大悟,原来和尚也在呢!
      前面三样都在,第四样就该找自己了。公差又在庙里四处找,怎么也找不着自己,心里就纳闷儿了,和尚还在,我到哪儿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