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孔子的愚民


  愚民说是一种主张使人们陷于愚昧而便于统治的学术观点。愚民,是先秦一些思想家多次谈到的一个话题。

  老子认为,民众所以难以统治,是由于他们知识太多的缘故。所以治民的最佳办法,是绝学、弃智。民众只有无知,才能无欲。无知无欲,才能民心不乱。他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还说,善于治民的统治者,不是教民众聪明起来,而是让民众保持愚昧:古之善为道者,非也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这不是主张愚民政治,又是什么呢?

  孔子,在历史上是第一个开办私学、将原来由官府垄断的知识传播到民间的人,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使他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得了“至圣先师”的美誉。然而,也是这位孔圣人,他还明确地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主张。这也是一种主张愚民的观点。

  看来,在如何对待民众的问题上,道、儒两家的立场是相当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