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移民与华侨,甚至在国外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地在海外成为罪犯的目标,而且罪犯的目标很单纯,不是在于害命,只是为了抢劫钱财。中国人不仅在唐人街遭遇侵害,在寓所遭遇灭门,甚至在校园枪击案中,也往往成为受害的目标。
中国人在境外遭遇伤害的情况也曾经发生在主权债务危机下的欧洲,当然也出现在南非那样的发展速度稍微“迟缓”,老百姓相对比较“贫穷”的南非,在跟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华人绝对数量很多的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时有发生。
海外华人强烈反对中国大陆对印尼进行任何形式的援助。国内的人不了解太多的情况,国外华人看得清清楚楚,绝对不会忘记历史以及印尼非华人的劣根性。坚决反对向印尼充阔佬捐助,包括印度。
每次国际重大事务,印尼从来不站在中国一边,每次中国大陆有天灾人祸,印尼政府也从来不捐助一分钱。而是印尼华人社团和我们海外华人才会记得向自己祖国进行捐助活动。
这样的事情难免让人纠结,中国人素来乐善好施,即使自己受到伤害,都要把利益让给别人。但善良者也会觉得委屈,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造成中国人在外受到伤害的不能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在世界上的炫富倾向,外人看中国与中国人,都以艳羡的目光,带有嫉妒的心理。
中国的企业在对外投资收购的时候,基本不会过于考虑市场与价格因素;中国政府在对外援建的时候,往往出手慷慨大方,中国人在海外旅游购物的时候,也往往不会很在乎价格标签,甚至可以用扫货的态度去面对奢侈品。
到底是谁告诉他们中国人有钱的?难道中国人真的那么有钱吗?的确,跟中国沾边的东西,总是显得财大气粗。
中国的企业难道真的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吗?中国政府在国内难道就没有后顾之忧吗?
中国人显富、炫富、又仇富,仇富的核心是担心自己会由于贫穷而被人看不起。那种心理其实来源于内心的极度自卑。
中国人的炫富是由来已久的。
比如隋炀帝时代,弃用隋文帝修建的大兴城,而耗费巨资修建东都洛阳,还动用巨大的人力与财力去修建长城、挖掘运河,拓展疆土,威震四方。
隋炀帝在洛阳城内招待来访的“外宾”,连续十五个通宵的晚会举城狂欢,邀请“国际友人”参观东都洛阳的城市风貌,居然免费招待,让他们白吃白喝白玩。就连东征的时候,集结一百多万军队,24路大军,也充满了做秀与路演的成分。这些虽然传播了大隋的声威,却最终被唐朝所取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短命的王朝之一。
明清时代,万国来朝贡,都是送来的少,拿回去的多,因而在塑造大国形象的同时,不能不说是做了赔钱的买卖,在让别人艳羡的同时,更是带来了外族侵略,对利益疯狂掠夺。
从这种角度来看,中国当下的怀柔政策,以及全盘开放的局面,从加入WTO到举办奥运盛世,以及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对外投资,对中国是福是祸,值得兴奋还是埋下隐忧,这还真的不是通过简单的逻辑就能给出答案!这也是不能不理性看待的事情。
同样是享受低保,美国人将可以堂而皇之地从政府手中领取,而中国人却要自食其力;即使是在自己揭不开锅的时候,都要把光鲜的形象留给客人,即使那客人未必都展示出善意。
同样是遭遇就业压力,美国的学生就推迟毕业,甚至由于勤工俭学而辍学,直接进入就业大军而放弃学业,中国的学生却是要推迟踏上社会,并读到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
中国的学生们大可以读到酣畅淋漓,只要中国的学生愿意,学校的大门一直向他们敞开。但美国的大学生却成为穷人的孩子,而过早地承担起了当家的责任。这种倒挂正常吗?
中国的善良已经被利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天灾人祸,经济危机,都会让外人以吃大户的心态来跟中国展开外交攻势,那外交的核心目标就是化缘。
仇富心理,其实不仅是中国人的专利,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仇富的本能,特别是当那些富人是来自远方,是用诸如掠夺之类的方式,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变为己有的那些人。更是具有仇富的情感了。
到底是什么害了这些中国人?那些因素很是复杂,大概并非单纯的仇富心理这么简单。
是被压抑许久的虚荣的内心?还是希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那种包容的胸怀?是对所谓的自由与民主的向往?还是对过去以及周边一度熟悉的叛逆?走出去的都是精英,都是美好形象的代表。恐怕多少都有一点点。
但是如果我们把罪责推卸到历史身上,推卸到别人身上,推卸到环境因素上,那么就显得自己过于脆弱无力了。
开放之后,中国人对舶来品的追逐与向往,既有艳羡的成分,又有满足自己虚荣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的冲动。
舶来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在很多时候在于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财务成本的高昂,而为了展示国家与政府包容的形象,门槛在逐渐降低,让更多的舶来品堂而皇之地在中国境内大行其道。这或许是一种荣耀与进步的象征。
曾经有个冷笑话,问为什么中国的富豪与有权利的人都移民了,答曰因为“贫贱不能移”,如此曲解中国古人的名言,也可以让人大跌眼镜了。
贾春宝
2012年4月16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