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班探亲日记节选(6)


【摘要】从一个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俩姊妹赴澳留学的经历,深入观察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了解新一代华人从申请海外留学、毕业、移民、打拼直至成功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
(续前)
2012-02-01星期三——布里斯班私立女子学校(Brisbane Girl’s Grammar School
  自来到布里斯班,几乎天天下雨,虽然是雷阵雨,但连绵不断。今天一早起来,天气晴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强烈的光芒让人几乎不敢睁大眼睛去看一个崭新清爽的世界。
  8:45JoelEmily上学校,然后Cries开车先将Cherry送到Lavie咖啡店去打工,我则陪Cries去位于布里斯班中心City区的一所私立女子学校——Brisbane Girl’s Grammar School,目的是为Emily提前报个名。所谓“提前报个名”,其实是提前五年报名。目前Emily上的是Craigslea State School(克瑞格斯里国立学校),属于国家义务教育,没有学费,一年只有100~200澳元左右的书本费,相当于当地中等饭店一桌普通餐饭的费用,相对于年收入人均数万到数十万元的澳大利亚公民来说不值一提。但是,有经济能力的家长为使小孩得到更好的教育,都争取送到私立学校。这里的私立女子学校非常著名,除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外,从知识、体育到品质礼仪得到全面提高的贵族式教育传统由来已久,出来的学生都非常优秀。在近一个世纪的学校历史上,从这里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乏澳大利亚的名人,有女科学家、女电影演员、女音乐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女英雄、嫁给英王室的夫人……。这里是当地家长们向往、追捧的地方。只是学费高,两年前是6000澳元一年,今年是7000澳元,年年在涨,但报名的仍然要排队等候,没有“走后门”一说,入学已经排到2017年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能是天下华人父母的共同心愿,但目标和内涵可能有所不同。国内人才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几近到白热化的程度。家长们为了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承担超前学习的重负,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们几乎没有快乐的童年,体质上与国外的孩子相比相差甚远,想起来也使人感到悲哀。澳洲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更注重自然、天性和全面均衡的发展,教学也突出快乐、鼓励和启发的方式,不给孩子们施加任何压力。因此,孩子们各个生龙活虎、精力充沛、活力十足,与国内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大不一样。即使花重金将子女送到私立学校,也是想在品质、气质、体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将来走向社会或成为精英,或成为品德高尚的表率,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或是让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多姿多彩。让独立、幸福和快乐陪伴孩子的一生是家长们最大的期盼。这可能是由澳大利亚的国情、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所形成的教育环境,就如同澳大利亚的天然环境,一切都保持着自然、和谐、平衡的生态。国内的教育生态如若达到或接近澳洲的水平可能不现实,如若借鉴一些他们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活得更轻松一些,应当是可以的。尽管这一要求不高,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还有艰苦漫长的路要走,可能一代或两代人都难以实现,不失为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据大女儿讲,Joel也将被送到私立男生学校就读。作为外公,从心眼里为小外孙女Emily和外孙Joel感到庆幸,庆幸他们有着如此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有着如此闪烁幸福火花的生活,更有着令国人羡慕的美好前景。祝愿他们一生幸福平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