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莫要“拍脑袋“!


成熟的政府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运行一个时期后,会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公共需求的演进而必然面临变革性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政治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对推进政府创新就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创新是现代政府增强自身生命力的特性、过程和方法。地方政府创新,就是地方公共权力机关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然而任何政府创新都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具有不容置疑的表率作用、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性特点,有时一个很小的创新项目,都可能会对当地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事实上政府创新在网络当中所获得的并不全都是掌声,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寻求突破、推行新政时要做到极其慎重而不能头脑发热、感情用事。

一是莫拿“老政”当新政。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制度倘若不能得到有效落实、无法执行到位,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甚至还会导致民心向背。因而政府创新不能急于求成,要按部就班,全力把一项政策贯彻好、落实好之后,继而推出另一项新的政策。众所周知,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课业负担与乱收费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原国家教委到现在的教育部,20多年间一共出台了30多个涉及减负的文件,各地更是纷纷变化花样地推出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政”,但事实上却是现今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乱收费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这些年来那些所谓的“教育新政”其实就是一种重复性的强调,而其反映出来的就是政策的无效性。所以,政府推出新政,绝不能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更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甚至只喊口号不见行动,否则我们的“新政”就只能像“水中的月亮”一样中看而不中用,收不到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效果!

二是莫把新政搞成“乱政”。政府创新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实质性的内容。政府不是救火车、更不是政绩工程的制造机器,“执好政不失政、用好权不乱政”是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新政的推出不能搞一大堆名词却空洞无物、让人不知所云;更不能求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一看到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头脑一热制定一项政策。否则,贪功近利,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还会“好心办坏事”!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公开批评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这就要求领导决策要少一些“政绩工程”、“短期行为”,要多想一些群众的感受、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三是推行新政要量力而行。地方新政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色的,它所反映出来的地域经济和人文精神的整体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推出的新政在一些小城市、小县区就未必能够行得通。大家都晓得“山东邹平县韩店镇免费公交”,“甘肃殡葬救助保障制度”,“陕西吴起县的免费教育”等政策在网络中是获得了很多掌声的,但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与当地经济水平、财政收入相挂钩的,设若效仿复制,则必须首先掂量一下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实力、能否坚持得到长久的落实。否则,推出政策点燃火头却无法做到持久落实,便会弄得政府里外不是人,便会惹来批评甚至漫骂。——政府自己开了支票,群众就会生出金睛火眼,时刻留意你什么时候兑现。这一点地方政府在推出新政时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的!

当然,作为网民中一员,笔者认为我们也不能过于苛责政府,应本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理性地来看待地方新政的颁布与推行。事实上,在地方新政竞相登场、次第推出的过程中,网络中有掌声与喝彩,也有非议与声讨。这一方面反映了网民对地方新政的迫切期待与高度关注,也反映了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与理解不一。对此,我认为地方政府不必要过于拘囿网络声音而止步不前,网民也不必急于过早给出定论而一棒打死。

比如对于山东济宁市下辖的曲阜市 “马上就办办公室”、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严禁工作日午间饮酒办公室”这一做法,网络就出现了诸多的质疑、奚落的声音而缺乏鼓励与支持。对于此种现象,我认为这是网民习惯性思维和感性认识所造成的结果。目前的中国,大多时候缺乏的不是政策和制度而是政策的落实力和制度的执行力。在国民素质尚未得到整齐划一、自发自觉的背景之下,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实和制度的执行,我们都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干部的自觉、自省,都需要有一套工作模式和机制来作为保证,还需要督查与惩戒与之相伴而行。要确保一项政策的推行落到实处,就必须首先“由政府专门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和处罚”。这才是一种急百姓所急的负责态度,才能够从实际意义上做到让更多的群众满意。因而,对于政府任何一项新政的出台,都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给其一段检验的时间,多角度领悟其创新的精神实质与现实内涵!

马上就办办公室的设立,不仅把马上就办的理念牢固树立在了每个领导干部的心中,也形成了一套具体实在的制度措施和工作体系。这对于改变行政效率低下、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提高行政人员的办事效率,打造为民负责、高效务实的政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群众满意度的快速提升和强烈的社会事实,也证明了设立马上就办办公室本质内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有效之举。

 政府创新不容易,有时还可能会引起部分利益受损群体的不满和抵触,因此政府创新特别需要鼓励,加快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现实进程,更需要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李吉明2012424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