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开山祖陈胡公妫满及陈国
禹继舜位后,封舜次妃所生的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虞城县),后又移封于商(今陕西商县),而其后人虞思未随迁仍留居虞城。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则始终留于蒲坂附近的虞乡统辖余下的有虞氏部族,其后裔曾受封位于现今山东宁阳县西北的遂国,春秋时为齐所灭。商汤代夏,亦曾封虞遂的其中一支后裔于陈丰氏部落故地宛丘。舜之后的有虞氏封国,时失时续。
周朝初年,虞思后裔遏父(又称阏父)投周,任陶正(管理制陶业的官职),周文王将其长女太姬配与阏父之子妫满。周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于宛丘取代亲商的虞遂嫡裔陈侯,《路史•国名纪丁》有“陈,妫满之封,本商侯,武王伐而封之”之载,所述正是此事。妫满受封宛丘后,国号仍为陈,祀舜帝,继承妫、姚两姓正宗,成为陈氏正式得姓的开山始祖,自此其后代多沿承陈姓开枝散叶终成中华民族的庞大一员。妫满谥号胡公,故又称故公满,今陈胡公妫满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边,因水屡侵其地后人以铁锢之,当地俗称铁墓。
东周初,国分九州,各州方圆千里,统辖大小共一千七百七十三诸侯国,其诸侯国按辖区大小分公、侯、伯、子、男爵五等。其时陈国为侯爵国,方圆百余里,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县城东,境东有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自北往南注入淮河,而淮河的一大支流颍水则自西北往东南流经境西,正由于陈国位于川泽纵横、沃野千里的豫东平原,物产丰富,文化发达,故在众多诸侯国中亦算一个富强大国,与其时的中原大国蔡国、郑国比肩齐名。《诗经》内专载〈陈风〉十章,所叙其时陈国的风俗人事颇多。
宛丘其名源于《尔雅•释丘》“宛中宛丘”句,《毛诗传》解释为“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当年的宛丘城方形,周长九里十三丈,墙高二丈四尺,设四城门,门皆三重,城外有环城土堤高丈许,东蔡河绕城而过。相传宛丘曾为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皞氏故都,春秋前城北即有伏羲画卦台、城西北有伏羲墓。《路史•国名纪丁》《城记》《元丰九域志》等籍均称宛丘城为陈胡公妫满所筑,后世的郑子产、楚惠王时亦曾对其修建扩建,惜随日后陈国中落,至唐宋时宛丘城则越来越小繁华渐失。
陈胡公缔立陈国后,其后代政治昏庸及历经五次大内讧,国势渐趋衰落,至公元前719年宋、陈、蔡、卫联军伐郑始的春秋纷争几百年中,陈国只能在其次第崛起的齐、楚、晋、吴诸强中逢迎周旋。前673年,十一世陈宣公杀太子御寇改立幼子陈款为储,其侄历公之子陈完因与御寇甚密恐受牵累逃避齐国,改姓田,此廷乱竟为陈氏日后再度兴盛铺垫基石。前478年,楚惠王北伐杀陈湣公吞并陈国。自妫满封陈至湣公亡国,陈国共传20世,君王26代,历时588年。自此作为陈姓主系的后人,逐渐遁迹于史籍记载,而投奔齐国的陈完一支却无意插柳,根繁叶茂。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何光岳聂鑫森合著的《中华姓氏通书》、莞邑文史泰斗杨宝霖副教授《珠玑巷氏族的南迁及其对东莞的开发》及“陈氏宗亲网”等]
声明:转载或引用博文内容须经本博主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