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水穿石”到“愚公移山”谈企业经营


  一直以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都在告诉人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要坚持。不过,我是一个喜欢逆向思考的人,这里就让我们一起逆向思维一下。

  1、    滴水穿石------难道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吗?严重的缺乏应变和变通能力。

  做一件事,是需要踏踏实实,但绝不可以华而不实、照本宣科。我敬佩滴水穿石的毅力和品质,但是我更怀疑这样的效率。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们需要结果更需要过程。用滴水穿石的效率恐怕我们早已被竞争对手灭了。我们一定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吗?这是一种偏执,是绝对不可取的。不要复杂成:一个苹果和一筐苹果、一棵树和一片树林的哲学命题。

  2、   滴水穿石-----是水的韧劲好呢?还是石头的耐力强?

  我们把更多的赞誉都给了“水”,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石头的感受?我们是应该说“水”用其耐心和恒力穿了愚钝软弱的“石”呢?还是说“石”用其博大的胸怀包容成就了“水”无知和渺小呢?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石的忍受和配合。不能说是水的一己之功,这是莫大的讽刺,千百年来,人在为水唱丰功伟绩的时候,似乎忽略了石的贡献。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了,我不否认此公毅力之惊人,堪称民族之魂魄。但是为什么此公被称为“愚公”呢?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而让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如果要做一个广泛的案例,我不禁感慨:穷其一生,甚至子孙后代都去做“移山”这样一件事,虽然精神可嘉,但不合情不合理,不可谓不愚也。

  1、山挡道,是移山好呢?还是绕道好呢?移山是费时、费力而不可未知的结果,绕道是会浪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比移山的效率就要高很多。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比如说:创新产品研发问题。我们是不研发出新产品就不做市场呢?还是一边做市场一边研发新品呢?看起来很可笑的问题,其实就是问题的本真。

  我们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到不可预知的事情上,为什么就不能变通一下,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呢?现在很多企业不就在做“愚公移山”的事情吗?

  2、  移山是破坏还是创新?

  好好的山,因为挡道便要铲平。这样破坏极大的浩瀚工程请问考虑过周遭人的感受没?这到底是破坏还是创新?

  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为了赚钱,就应该不择手段。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使尽坑蒙拐骗的手段。甚至不顾国计民生,生产祸国殃民的废品、毒品呢?

  破坏自然规律,就像企业破坏游戏规则,甚至触犯法律、违背道德,这样可以长久吗?没有规矩何以方圆?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从“滴水穿石”到“愚公移山”,我只想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生活也罢,工作也好都要合理,不能走极端。破坏或违背规律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违背自然规律应有的代价。任何企业也要遵守市场的经济规律,遵守行业的游戏规则,不然就会自寻烦恼,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当然,我不是否定“滴水穿石”、“愚公移山”中积极的部分,只是,需要选择性的继承。传统文化精神不是所有的都可取,企业的经营往往就在一念之。做任何事情切记: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希望读者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