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的长期风险


如果从长远考虑,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那么,从短期着眼,我们就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我们只有及时认识到这种危险,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哈耶克
       
     如何评价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我们看经济增长,尽是光彩夺目的数据,但要清楚的是,经济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就像看吃生长激素长高的人们面临着痴呆的 风险,中国长期的高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高通胀的货币激励政策,从长期来看,没有什么理由继续维持下去。而我对专家们所言的政府无需做些什么,高经济增长 仍将保持下去的态度表示怀疑,由过去我们并不能推及未来,这种逻辑只在结构不变且也仅仅概率上存在,正如哈耶克而言,当代种种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 们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后果。
     
      中国的长期经济风险不在于经济结构,即投资,消费,出口的关系,也不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无能,而对于短期房地产的悲观并不会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并不会 陷入日本那样的崩溃,真正的长期风险在于政府在持续渐进改革上面的热情是否延续,是否会大刀阔斧的进行开放而避免城乡歧视,在限制人们自由的方面保持开放 的态度,应当说,我对这种需要付诸于政治来解决的问题充满怀疑和对现实的悲观,当然,政府清楚到这一点的快慢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增长,目前的体制的壁垒成本 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建立在宏观政策的进步并不会带来长期的发展,问题在制度。
  
     而制度的交易成本做出了解释。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人—人关系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 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费的时间和货币成本,而要清楚的是,一个自然变迁的过程中,这些成本都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促成了公司企业的 产生,比如银行业,来减少人们为获取资金但之间缺乏信任和信息不对称的成本而自然出现的中介机构。但非自然演化的人类设计的外在制度不可避免存在不和谐的 结果。
        
         当前的交易成本存在几方面问题。这限制了人们的采取行动可能性,高额的交易成本。政府公共服务活动的高额的程序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减少了人们对政府的信 任度和容忍度,而采取局外的制度和规则来采取行动,比如走后门或关系社会,当然这不完全是这种成本的结果。
         
         制度的歧视成本,对于不同的局内人,政府制度并没有提供一个公平的规则让他们有同样的机会采取可行的行动,建立在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计划生育等政策 的歧视包括地区,贫富歧视,而这种成本的长期效应将是惊人的,只是短期并不明显,比如当下的贫富差距,炫富,仇富的社会心态的结果便有这样的一种歧视成本 的原因。
         
         制度的投机成本,参与交易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当前的经济和社会中普遍的不信任,质量不合格,陌生人社会便 有这种原因,投机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这同样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前年的棉花市场是个例子,建立在短期交易的投机心理增加人们的为保障自己利益而采取的监督 成本,因而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制度或政策的短期波动成本,政府行动的短期视角增加了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由于人们对政策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充满着对未来行动的恐惧心理,即 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定契约时的议价成本,这加大了人为获取信息而行动的成本,这就是为什么称中国股市 为政策股市的原因,而长期投资者较少的原因。
          
        腐败成本,在国有资产和私有资产中并不存在一个合理的竞争规则,对前者实行容忍,宽松的制度,使得后者不具备同样的竞争机会而获取较小的资源配置和较少的 分配,少数交易在于某些交易过程过于特权性,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这是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较大的问题,也将是未来行动的一方面,经济的政治意识使他们 抱有侥幸心理,市场经济效率降低,市场运作失灵。比如今天的融资机制从法律上的垄断而增加了局内人的利益,而政府却扮演着最大的局内人的角色,银行业的门 槛也让有效地竞争机制不会出现,无效率侵蚀着经济的收益,而进入少数人中成为超额利润。权利与商业,政治与企业家的”合作 “是一种寻租行为,它会在十年中出现并愈演愈烈,但不会在三十年中消失。
  
      政府应当明白规则,作为一个规则制定者,当前的问题并不是保持稳定的问题,而是如何保持增长的问题,即便是细微的放开也会促进增长,这源于人们渴望致富的欲望并能够释放这种欲望的力量。
    
      当不存在自由时,或较少时,自由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