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第二十二本《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原作名: Walden
作者: [] 梭罗
译者: 王家湘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339
定价: 2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0209073
作者简介: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181771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十六岁即进入哈佛大学就学,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
  186256日,梭罗因病去世,年仅45岁。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内容简介 :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神往了。
给寂寞的人看的不寂寞的书——重读《瓦尔登湖》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读大学的时候,用了一个晚上囫囵吞枣的翻完,心里想也不过如此。第二天坐在一群朋友之中热烈的讨论关于隐居的话题,甚至在辩论赛的时候也要把梭罗的“不要企图占有大地”作为了环保的理论依据,现在想来,在那个时候的稚嫩心态和浮躁心境下读这本书.
总之,这本书像是一篇散文。我断断续续看了2年半才看完。因为我想细细品味作者每一段天马行空般的幻想的文字。一个人在瓦尔登湖旁的森林里独自生活了三年。几乎所有的时间他都是一个人独处,语言少了,然而更能激发一个人的独立思考。他本身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个人却违背了社会的法则,去体验去寻找他认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