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现在和未来


闲余时想研究轻资产公司的财务特征,本来是想找百度公司10K财务报告的,但可惜没找到,只好找腾讯,于是在香港联交所下载腾讯的2011年财报,再从新浪上下载了以年度的财务指标,结合网上的一些公开资料,发现企鹅帝国虽然依旧风光,但帝国也有自己的烦恼。

    QQ帝国的净收益依然是可观的,达到惊人的102亿,税后净利润率更是高达36%,这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想都不感想的是,就连中移动这种吸血魔王的净利润率也只有区区24%。虽然收入、净利润和每股盈利一直在增长,但赚钱机器的疲态却已显露出来,焦躁的情绪也迷漫于财务报告之中。

   营收增长自2007年以来首次低于50%,净利润的增长更是从07年以来50%以上的年增长率大幅下滑至26%,毛利率自2007年来象约定好的一样一直线性下滑,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下降一个点,2011年更是下滑3个点至65%。虽说公司在即时通讯领域是绝对垄断,但公司却不敢松懈,公司一直加大内容投入和广告宣传支出,2011年发生的A&P和内容及代理成本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52%73%,在资本支出方面,公司也不含糊,非流动资产占比逐年攀升,非流动资产这两年的增长率都超过100%,仅2011年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联营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方面的新增投资近90亿,甚至不惜加大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从2007年的25%一直上涨到如今的50%,预付款项的激增也显示腾讯急于扩张的脚步未有停下来的意思。公司如此的投入却收效有限,支出的增长大于收益的增长,而公司经营性现金流2011年仅增长8%,公司披露的商誉减值测试所利用的毛利率数据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年来激进的收购举动也有可能会为将来带来后患。这一切,是否显示公司的这种粗放地扩张策略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候? 

指标项目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非流动资产占比

37%

29%

25%

34%

30%

20%

22%

流动比率

168%

195%

288%

311%

293%

430%

535%

资产负债率

50%

39%

30%

29%

25%

20%

15%

总资产周转率

   0.62

   0.74

   0.91

   0.85

   0.66

   0.69

  0.45

股东权益收益率

41%

48%

54%

46%

35%

32%

17%

非流动资产增长率

104%

140%

29%

61%

128%

20%

147%

流动资产增长率

40%

93%

103%

34%

29%

40%

4%

毛利率

65%

68%

69%

70%

71%

71%

67%

净利率

36%

41%

42%

39%

41%

38%

34%

费用率

25.3%

19.3%

21.0%

27.8%

32.4%

33.9%

41.5%

营收增长

45%

58%

74%

87%

36%

96%

25%

毛利增长

39%

56%

72%

84%

36%

107%

32%

净利增长

26%

55%

85%

80%

47%

119%

10%

经营业务所得之现金流入净额增长率

8%

47%

135%

95%

22%

52%

-579%

投资活动之净现金流出额增长率

28%

139%

100%

242%

-15%

8077%

-99%

 

其实,这应该不是腾讯公司首次面临成长危机,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2005年的增长和收益表现也不太理想,在那时公司开始调整了战略。过去,公司成功地将QQ平台打造成用户工作生活圈子的一部分,变成他们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而公司也就可以利用这种优势,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这种战略模式很简单,就是将用户所需的便利店搬到社区,即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把用户在社区外的消费变成在QQ平台内消费。在实现模式方面,因为模仿成本低,公司也不需要领先创新战略,再加上肥水不流外人田,公司选用建立内部利润中心或直接收购增值业务公司而不是外部市场采购产品或联盟方式提供增值服务,成功地渗透到互联网每一个增值环节,将腾讯打造成为一个独立经济王国。

正因为什么钱都想赚,腾讯的资产结构才变得越来越重。不仅如此,企业的内部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内部交易成本甚至大于市场交易成本,这一点,从去年的一篇文章《失控的腾讯帝国》中可以看出端倪。而且,这种通吃战略让腾讯变成互联网生态圈中所有企业的直接或潜在竞争者,并且成为他们的公敌,从两年前的3Q大战到近期网易痛诉腾讯的抄袭门,相信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进步和成熟,只要腾讯沿用这种摸仿和渗透思路,未来腾讯的潜在诉讼风险一定会激增,腾讯被迫拆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公司的另一个挑战来自移动互联网业务,公司的移动互联增值业务的成长一直低于传统互联网增值业务,2011年的增长率只是免强超过20%,远低于传统互联网的49%和广告业务的45%

是到了腾讯公司该反思的时候了吗?

腾讯公司的确在反思,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企业,腾讯公司的敏锐度是超一流的,这些问题腾讯公司实际上早有察觉,腾讯也一度向互联网企业发出开放平台的要约。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腾讯的真正变革阻力来自于自身的基因、文化以及盈利模式,开放的敌人就是封闭,就是过去和现在的腾讯,更确一步就是过去腾讯的框架和即得利益层。这不,吃独食的毛病又开始犯了,腾讯近日将推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定制版ROM,内部已经将该系统定名为tita

那么,消费者选用TITA的理由是什么?是来自于对QQ生活的依赖!我想腾讯的想法是将传统互联网增值服务同步到移动互联网业务,控制手机桌面自然不错,控制手机内核更是将用户牢牢锁定。不知道腾讯利用TITA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也许会模仿电信运营商的卖机送话费成卖机送免费网游,我想腾讯在商业可行性方面肯定是论证过的。

在我看来,腾讯是太过急于想摆脱在移动互联业务增长不力的现状,这个TITA战略,依旧问题不少。他是寄生在安卓系统上的人机界面系统,实际上相当于安卓的管家,更形象的是保姆翻身做主人,并不是挑战苹果,而是挑起安卓机的内战。抛开电信管道,苹果做的是全产业链模式,这是独一无二的。安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TITA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安卓使用的是全球资源,而TITA顶多利用国内资源。而且,腾讯的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法迟早会透支用户对其的信任和依赖。

腾讯的对手很多,也不乏强大者如新浪微博、盛大网游、奇虎360甚至苹果、谷歌,但这些对于腾讯来说我都有了,不在于精致,而在于整合,只要用户还依赖于我,没什么可怕的。真正的挑战是facebook,腾讯虽然打造了一个生活圈,但是与QQ相比,facebook显得更紧密、更亲密、更富人情味,这更多的是源自Facebook的文化内涵及人的生命内涵,这才是代表互联网/移动互联未来的生活方式,套用冯伦的话,即追求幸福、顺带做些交易。但值得腾讯庆幸的是天朝是四个禁止Facebook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国家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伊朗、朝鲜和叙利亚。

    现时的腾讯非常强大,这一点到有点想当年闭关自守以自我为中心的大清天朝,自信自然是成功的第一基石,但自负却是成功的绊脚石。

    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机会的,这一点对于腾讯也好、新浪也好、谷歌也好、facebook也好都是公平的。在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真正到来之际,真正抓住用户需求,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用户依赖的伙伴这才是真正的王者,也许腾讯需要在原创性创新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是变革,这一点腾讯公司仍是可以大有可为的,虽然腾讯公司年均9.4%的研发投入并不低,但与谷歌13.2%的研发投入仍有不小的差距,甚至还不如上市之前facebook10.5%。收购消费者行为数据库和用户行为专业研究公司、深度挖掘用户行为价值、创建用户体验中心、成为走向云端且能够协调和照顾各方利益总集成服务商,而不是成为网络生态链的绞杀者,这也许才是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