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证券:四大利好力挺四月A股开门红


  节前一周,A股大跌,周线“四连阴”已将此前“七连阳”的成果吞噬大半。清明节小长假,或许是A股消息面最给力的假期之一。QFII扩容、货币政策的宽松信号、新股发行改革启、PMI数据向好等四大利好(具体分析如下)发布,推动四月第一个交易日A股开门红。4月5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302.24点,涨39.45点,涨幅1.74%,成交746.02亿元;深成指报收9709.03点,涨298.77点,涨幅3.17%,成交617.41亿元。从个股看,中福实业等38只个股涨停,另有16只ST股涨停,下跌股不到50只,汤臣倍健复牌大跌8.48%跌幅居首。从板块看,食品饮料领涨,得利斯、海南椰岛、金种子酒等多股涨停,建材、有色金属、机械等板块涨幅居前,金融股分化显著,券商保险强势逼人,广发证券等十余只券商股涨幅超过5%,银行股仍然萎靡不振,农行跌幅超过1%,石油、交运等板块偏弱。

  利好之一:QFII扩容。对于四月及全年A股表现最为实在的利好,来自于QFII的扩容消息。证监会宣布将在现有的QFII投资额度上进行加码,增加500亿美元,将QFII的整体投资规模扩大到800亿美元。点评:虽然这一政策引发了市场关于引入外资抄底的风言风语,但它成为公认的利好是不争的事实,QFII的扩容相当于直接给市场进行了“输血式治疗”,对于时下资金紧缺的A股来讲无异于打了一注强心针。当然,与养老金入市的说法一样,QFII扩容背后的政策意图仍然是“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对于能否推动大盘进一步反弹有待观察。

  利好之二:货币政策宽松的风声。刚刚完成换届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的首次例会上就释放出了宽松信号。据央行网站消息,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其中“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口径,是时隔一年多后首度出现。上次在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中出现“信贷适度增长”还是在2010年四季度。点评:从某种程度上讲,不管监管层承认与否,A股仍然是资金市。如果货币政策宽松,对于资本市场的意义,相信只要是老股民都应该懂的。

  利好之三:新股发行改革启动。自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去年上任以来,关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呼声持续不断。经过近半年的纷纷扰扰,证监会4月1日晚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从“发审制”到“注册制”的重大变革并未发生,征求意见稿仍然保持着“微调”的力度:主要包括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并且对于新股发行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定价进行监管和问询等六大革新。点评:制度性变革,有比没有好,至少不会更坏。正如笔者前几天所讲的,改革的力度不如预期,特别是对于“发行量”、“发行价”这两大问题未能有效突破,因此效果还很难说好与不好。但是,从征求意见稿内容来看,某种程度上能促使新股价格真实反映公司价值,改变现阶段新股发行价虚高和炒作等痼疾,对于未来股市的发展应该有所帮助。

  利好之四: 3月PMI官方数据向好。对于二级市场来说,行情的表现与经济冷热关联度更加直接。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向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之一。节前A股暴跌,其导火索之一就是,汇丰中国3月22日发布的3月PMI预览值48.1,为4个月以来最低。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4月1日发布的3月份PMI为53.1%,连续第四个月回升;同日公布的来自民间的汇丰PMI数值,却依然呈现连续第四个月下滑的态势。点评:关于统计数据,官方和数据打架,我想应该是统计选择的样本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拿来比较,而是应该更加全面地分析。两个结果,谁更可信?还很难说。

  从资金面看,今日资金是连续15天持续流出后第一次持续流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迹象。但是,对于今后的走势,仍然受制于即将发布的3月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市场反复在所难免,投资者不可太过于乐观,避免高位接盘、再次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