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证监会今年将在总结中关村公司股份转让试点经验的基础之上,筹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一直以来投资者都比较担心,新三板包括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会不会给场内的市场带来资金面的影响,证券日报的副总编董少鹏对此发表评论。
董少鹏:
如果说新三板对目前的主板市场的资金面完全不产生影响,是不现实的。但严格来说,政策设计的架构应该考虑避免这种冲击。
中关村股份转让试点6年来,形成几个特点:第一,以定向增资为主要方向,而不是以融资为主。第二,目前的交易活跃度也不如场内市场那么活跃。第三,交易群体不同,实施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严格限制普通的或者资金少的个人投资者进入。
但是从长期来讲,一旦新三板开起来,随着规模的扩大,融资的功能或许会比现在放大,交易活跃度也有可能提高。我觉得,长期来讲将是一种各自有各自定位,不同的投资者选择不同的板块、不同的市场去交易的情况。
· 为什么说核准制并非股价高的罪魁祸首
对于新三板特别要强调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安排,要根据对风险承担能力的考量,限制风险承担能力低的投资者进入。现在虽然新三板仅以中关村试点为一个参照,但比较明确的是,今后将是以柜台交易方式为主。目前拿地区性市场与全国性市场比较而言,风险还是可控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更难的监管课题,需要去解决。所以,从加强对新三板监管的角度说,还是要稳步推进这方面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