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赢利的两个心理障碍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股市投机中赢利?答案通常不是“新手”。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往往初次进入赌场小试身手的人,往往获利的概率比较高。这里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人们分析“赌场新手运气好”这个现象时发现,其实那些只花些小钱,带着玩玩心态去赌的人,反而容易走好运。同样是新手,有些人只是好奇地尝试一下,输赢都不大,而那些想获得飞来财的人,输赢的差异很大。而那些一心想通过赌博“咸鱼翻身”的人,更可能的结果是一败涂地。有人总结出类似的说法“经济不好,赌场搏运气肯定输”。从概率角度看,如果不是心理上过于孤注一掷,出现判断偏差,其实赌博输赢的概率是随机的。赌博游戏的结果,唯独能保障赌场是赢的,其他参与赌博的人不过是将财富重新分配而已。

       股市投机为什么没有新手效应,这可能与入市时人们的心态和期望有很大关系。股市的财富效应吸引人们进入, “一夜造富”的神话让人们误以为股市投资赚钱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股市和赌场一样,那么抱有这种心态的新手,失手的机会较大;而具有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和操纵的股市,其公平性甚至还不如赌场,可以想象贸然闯入的投资者面对的结局将是多么惨烈。

       我们先暂时搁下“股市不如赌场“的争议不表。假设股市投机的输赢几率也遵从概率统计理论。那么,只要你不偏执,买卖次数足够多,理性操作,赢利的机会有可能达到50%,如果大赢小输,那么整体收益是正数。但是,显然这样的操作不可能带来暴利。

       理性而不追求暴利,这也许就是股市投资的王道。实际上,这绝非猜想,有心理学依据和大师的实践经验来支撑这个结论。Martin Pring[i]曾说过:恐惧和贪婪是使人丧失客观性的两大主要原因。要维持客观性,必须在恐惧和贪婪这两个破坏力极强的情绪之间找到某个中间点。就像一个跷跷板,一端是“恐惧“,一端是”贪婪“,两者都是基本的人性特征。前者来自人的防为本能,后者源于人的暴富心态和过度自信。其实,所谓防为本能,也可以理解为缺乏自信和对贫穷的过度担忧的结果。这样我们就可以通俗地理解投资大师的这番话了。实现股市投机获利,在于你是否能够控制好自己在缺乏自信和过度自信之间,以及怕穷和暴富之间的心理平衡。

       控制自己的心态,是说易行难的事。在意利弊得失之心,人皆有之。当市道喧嚣,“股神“辈出,甚至连猪都能飞起的时段,没有多少人能压抑住一朝发财致富的梦想,特别是媒体不断报道造富效应的时候,形成”贪婪“心态的条件全部齐备。此时,只要稍加引导,即可让暴富期望在过度自信的推波助澜下,发酵继而无限膨胀。其实,对于参与过股市投机的人来说,哪怕只有几天的大盘上涨,都可能带来股市已经进入牛市的错觉,生怕踏空而错失致富机会的心理,促使一些对诱惑抵御能力低的人过早重新投入市场。因此,相比恐惧而言,贪婪更是易犯的错误。

       再看恐惧带来的结果。如果进入股市的人,若能时刻怀抱戒惧之心,未尝是坏事。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适度的恐惧,可以抵消贪婪之念,尽管有踏空的问题,但是,未能获利和遭受财富损失,毕竟不同。我们所说的恐惧的错误在于过度悲观和担忧,导致该出手时不出手,错失获利的机会。更多见的情况是,因贪婪而受损,一朝被蛇咬,处处怕井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证实,人在股市投机受损时,反而会改变风险偏好,由担心亏损兑现引发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抱侥幸之心,试图再赌一把彻底扭转乾坤。由于此时心理压力大,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判断失误,反而增加了失败的机会。这类例子简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恐惧还有另一种表现,即在股价发生大幅下挫时,出于害怕损失扩大而于惊慌中卖出。这种情况有时是发生在个人由害怕损失而做出的割肉止损,更多情况是由“羊群效应“造成的。当市场发生恐慌性下跌时,这种恐惧情绪一传十,十传百,引发群体性抛售,反过来更加剧了下跌,造成恶性循环,市值蒸发,多数人都会亏损。此时,只有那些能够洞悉市场非理性下跌的人,才能克服恐惧,抄底买入,在市场恢复常态时,获得不菲收益。而那些无法控制恐惧,跟风卖出或者保守持仓待涨的人,账面上无疑会出现亏损。

       当然,能否看穿市场价格波动,并非靠得是控制好心态。这需要对市场的客观观察,而这种客观性是以淡定的心态为基础的。把钱财看得淡些,有助于保持超然物外的客观态度,对于炒股大有助益。


[i] 全球顶级技术分析大师,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之一。被美国著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誉为“技术分析师的技术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