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先天”与“后天”的变化
人的基因组有2万多个基因,它们与环境一起塑造人的外貌、性格和行为等各种特征。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约千分之一的差异,正是这些看似细小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如携带“GG基因”的人群,他们会表现出更多令人感觉可信赖的行为——更多的点头,更多的眼神交流,更多的微笑,更大胆的身体姿态。正是这些行为给陌生人传达出“友善”的信息。
事实上,人类所携带的基因特征有两种,一种是“暴露”的,明显而张扬,在外人看来一目了然,例如秃顶或双眼皮;而另一种是“隐藏”的,沉默而低调,一直不被外人所发觉,直到有天被“催化”或“唤醒”过来。那是因为一个基因通常有两份拷贝,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这两份拷贝也许完全一样,也可能有所不同。当不同的两份拷贝中的一份表现出其对应的生物学特征而另一份保持“沉默”时,有所表现的那个拷贝被称为“显性”。基因并非孤立的,它通过“基因-基因”相互作用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其功能。所以,有些基因功能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或某些其他基因存在时才能被“唤醒”。例如,有些遗传性精神疾病通常只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才发生。
如果你的催产素受体基因类型中含有A,而没有G,就完全判定你不适应社会,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一个基因能够完全预示人的行为。受催产素受体基因影响的人类,同时也会受到后天的影响,比如说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很多因素会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友善程度,催产素受体基因固然是这些因素之一,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力量在起作用,包括基因类的和非基因类的。“所有这些因素是如何结合起来去制造出一个友善或不太友善的人,仍然是一个谜。”
在对于“友善基因”的研究中,尽管科学家曾经认为变量A是“危险”的变量(因为它加大了自闭症和不适应社会的可能性),然而很多专家现在认为:基因变量和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塑造人类的性格。
“很多时候基因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比方说,对于众多先天性遗传疾病,人类现有的医学水平并没有有效的治愈途径,但这并不表明后天的作用不重要,例如没有携带‘肥胖基因’的个体,也可能由于后天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而造成肥胖。所以,基因和后天能够同时作用于我们身上,决定我们的生物学特征。”
研究者之一、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Serena Rodrigues Saturn认为,对于人的社会行为,基因固然有所影响,但后天亦可改变。“我们了解到,很多人天生就抗压力较弱或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将这类人置于更舒适的环境中可帮助催产素的产生,这样利于他们走出自己建造的‘壳’并且让他们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