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打工经济肇始之后,农村劳动力外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较早外出务工的第一代农民工逐渐进入了返乡的年龄阶段,他们在完成人生任务和家庭再生产之后已经或者正在准备返乡,这构成了与农村劳动力外流相对的另一道风景线。农民工回流的趋势在税费改革后显得越发明显。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种田比较收益大大提高,创业环境日益优化,所有这些都对外流劳动力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拉力[②]。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则直接成为助推众多农民工返乡的强大力量。据统计,因金融危机而导致返乡的农民工人数在2000万左右。[1]时至今日,农民工返乡跟农村劳动力外流一样,成为村庄生活的常态。
在农民工大量返乡、返乡农民工日益成为村庄社会生活舞台主角的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群体对乡村社会生活、人际关联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进一步而言,农民工返乡是否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将人财物资源不断带回农村并使得农村日益凋敝的局面得以改观?还是以一种新的逻辑和方式将农村引向另一条发展道路?本文将以笔者在赣南万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阐释。本文研究发现,返乡农民工正在以一套新的逻辑改变着农村,他们用城市化、现代化的方式使农村朝向另一条道路发展,形成“在地市民化”的局面。因此,农民工返乡并不简单地意味着人财物资源回流农村,而更关涉到农村发展路向问题。
农村劳动力外流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