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配套设施建设
一、服务外包配套设施的界定
n1.含义
n服务外包配套设施是属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范畴,对基础设施的认识,学术界的看法并不相同。
n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rin-Rodan,1943):基础设施是一种社会间接资本或社会先行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它包括电力、运输、通讯在内的所有基础产业,其服务具有间接生产性。
n罗根纳•纳克斯(Nurkse,R.,1953):扩展了罗森斯坦-罗丹对基础设施的界定,他认为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电信系统、电力和供水等,还包括学校和医院等内容,其作用在于提高私人资本的投资回报。
n艾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1991):基础设施作为社会间接资本,是指那些进行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其狭义而言,包括交通、动力、供水和排水系统等;就其广义而言,不仅包括交通、动力、供水和排水系统,还包括法律、秩序、教育和公共卫生等。
n世界银行(World Bank,1994):对具有网络特征的基础设施,它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经济基础设施是指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污水处理系统、管道煤气、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方面的内容;社会基础设施是指文教、科研、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n可见,不同行为主体是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基础设施的,其结果也就必然存在明显差异。
n笔者认为基础设施是为生产、流通等部门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和设施,它分为硬性基础设施和软性基础设施。那些有实物形态的基础设施可称之为硬性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网络通信设施、学校、医院、供水系统等;那些无形的基础设施可称之为软性基础设施,如人才培养(教育)、制度(包含政策、法律、机制、组织等)、卫生保健等。
n为此,服务外包配套设施可分为硬性配套设施和软性配套设施,其中硬性配套设施是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依赖的空间载体中所必须的硬件设施,如交通、电力、网络通信设施、学校、医院、供水和排水系统,等等;软性配套设施是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无形的基础设施,如制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卫生保健,等等。
n2.特点
(1)配套性强,只有整体网络的建成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2)高额的初始成本和相对较低的可变运营成本,需要达到较大的规模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3)其拥挤性程度对产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二、配套设施建设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n1.提高要素生产率
配套设施的完善可以大幅度改善服务外包企业投资、生产和经营的环境,以及员工和家属的生活环境,这可以促进生产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可以像“润滑剂” 一样减少要素流动的摩擦力,进而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如,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使工人上下班更加便利,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电力和网络的普及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显著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等等。 Easterly(2003)指出,拉美与东亚地区单位劳动力产出差异的1/3可归因于基础设施服务的不足。
n2.降低企业成本
稳定可靠的配套设施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服务外包企业有形资本的质量和耐用性,降低故障发生频率,减少私人维护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低劣、不稳定的配套设施服务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使现有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出的增加。如、电力和网络的不稳定可以大幅度增加企业的成本。
n3.提高交易效率
以杨小凯(2003)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进而扩大分工经济的空间,促进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
配套设施的完善可以使各行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更方便地、规范地、有效率地作出选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如,发达的网络体系可以使企业和员工快捷有效地搜集相关知识和信息,减少搜索成本和减低市场风险,增加市场机会;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法律监管体系可以使企业对未来发展具有比较明确的预期,等等。
n4.提高居民福利
供水、排水和卫生保健等配套设施的普及有助于当地居民尤其是儿童的健康水平的提升;电力、通讯、网络的普及有助于改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质量,等等。居民福利的提高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的集聚。
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硬性配套设施建设
n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空间载体来进行,比如,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服务外包产业园、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等。而这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硬性配套设施的建设。
n它的建设需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建设;二是合理布局,控制好拥挤性程度;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这需要从设计理念、技术方案、选用原材料和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
n1.交通系统
服务外包的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快速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立体交通运输结构,以保证相应的人员和物质进行便捷、通畅、经济和安全的流通。载体对外要尽可能地接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等现代交通设施;载体内要建设完善的公交、轨道设施等交通工具。
n2.电力系统
外包产业要求电力供应和保障系统高度自动化,安全可靠性高,系统协调性强,需要拥有经济、合理、可靠的电源和输配电网络结构系统。服务外包载体需要配置可自动切换的双备份电源,以预防电力供应中断。
n3.信息通讯系统
服务外包产业往往需要大量信息的上传和下载,因此,它对信息通道、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功能的要求很高。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载体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网与宽带多媒体光线网三网合一,超大容量的国际出口专线带宽,企业网络专线可直达发包国,以及无线网络覆盖等因素,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快捷和安全。
n4.交流空间
服务外包是一种侧重于高密度的智力劳动,大量的技术人才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协同完成一项工作,相互交流和学习也就成为团队工作的重要部分。在外包产业载体进行规划时,就需要为这些活动的展开提供足够的物质空间。比如,办公空间要尽量开敞,并留出一部分空间来设置咖啡吧、讨论台和阅览室等自由交流空间;载体内鼓励私人投资开设茶厅、咖啡厅、歌舞厅等商务娱乐休闲设施,以方便工作人员之间的非正式交流,等等。
n5.激励环境
服务外包是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大,因此,一切环境建设应该以促进人的大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提高大脑运作效率为目的。通过信息科技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为员工工作和生活提供多样性的体验。
具体来说,外包产业发展载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取暖系统、制冷系统、湿度控制系统、通风系统和新风换送系统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客观要求;外部空间要尽可能形成自然环境优美的园区,营造一种鼓励交流和学习的气氛。
n6.生活配套设施
一般来说,从事服务外包人员的文化程度比较高,而且相对年轻,这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程度和质量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因此,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载体内需要建设许多包含城市功能的附属设施,如居住、餐饮、娱乐休闲、文化、商业、体育、自助银行、医院、高质量的幼儿园和小学等设施。
n7.建设投资
服务外包硬性配套设施建设的投资,要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方式,积极采用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BOT)、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高配套设施的供给效率。
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软性配套设施建设
n服务外包产业的有效发展需要硬性配套设施和软性配套设施的共同支撑,因此,除了硬性配套设施建设外,还要积极进行软性配套设施建设。
n它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二是针对性、可行性和稳定性;三是系统性。
n1.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拥有一大批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爱尔兰的软件服务外包出口在1999-2008年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这背后有一群高素质员工的支撑,爱尔兰2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7%,而且60%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其专业主要涉及商业、工程类和计算机科学类。
(1)通过政府资助,由产业园区、企业与相关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合作创办服务外包学院。(培养高级创新性人才)
(2)政府出资或鼓励民间资本直接建立服务外包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3)鼓励跨国公司和服务外包企业独立或与教育机构合作创办各类专业培训机构。(综合培养)
n2.政策支持体系
(1)对外开放政策
在全球范围内,服务外包中有80%左右为国际服务外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在未来几年还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融入国际市场,本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才能获得足够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n(2)产业扶持政策
主要从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方面来制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比如,在一定期限内减免企业所得税,在企业土地使用、房屋租用等方面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在重要人才引进和设备购买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在企业融资方面给予低息贷款和财政贴息,等等。
n3.法律体系
柏拉图(Plato)在《法律篇》中指出:“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和自私”。因此,在人们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就需要有效的法律监管,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自然也需要法律体系的保障。比如,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合同法》、 《诚信法》 、《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并强化法律的执行机制,以促进社会诚信建设,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等等。
n4.培育行业组织
政府要大力推进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一方面行业组织可以发挥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行业组织可以促进各企业有效团结,共同扩展国际市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n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是指设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载体内,为区域内服务外包企业使用或收益的基础服务体系。
(1)平台建设机制
根据平台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策划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案,特别是内容提供机制和运营模式的设计。
(2)平台设计内容
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外包平台,主要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支撑服务、市场开拓、知识产权服务、公共诚信评价、企业/园区交流服务、法律服务等内容,并建立海内外服务外包方面的产业专家、法律专家、技术专家、管理咨询专家等专家库和区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