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加快转型升级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其中构建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战略重点。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方式为主要引领的产业结构和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对被长期低端循环锁定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广东产业未来发展的巨大挑战和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手并举”,全面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重塑广东发展新优势,引领广东走向新的增长周期。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看,广东转型升级主要有三条产业路径。
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微笑曲线”的产业链整体替代,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动态演化的。自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广东从农业主导,到轻纺加工、家电制造主导,再到电子产品制造、重化工业主导,其主导产业是不断替代演进的。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新时期的产业替代,构建新的主导产业链,建设成为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地。广东要准确把握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发展脉搏,聚焦国家战略导向,超前谋划,继续推动“双转移”和“腾龙换鸟”,调整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八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建设极为重要。关键是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和科技资本、人力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四资融合”。
二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攀升“微笑曲线”高端环节,提升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广东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虽然主导产业得到不断替代演进,但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基本都被锁定在“微笑曲线”的价值链低端环节,属于低端替代,产业和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向“微笑曲线”的研发和营销(品牌)两端攀升,大力强化“广东创造”和“广东服务”,推动由传统制造业带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由土地和简单劳动力要素支撑向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引领转变,由物质经济主导向知识经济主导转变。因此,广东需要优先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形成金融、创意、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网络服务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群,逐步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国民经济软化系数,率先打造服务型经济体。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与广东的制造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重点发展“制造 服务”和“制造 技术”模式。
三是突出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拉平“微笑曲线”,提升综合制造能力和制造环节的价值含量。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排斥的只是传统的和旧的生产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也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有传统产业,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因此,继续擦亮“广东制造”的品牌,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广东的现代化综合制造能力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广东应以“高、精、尖、省、洁”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广东转型升级的三条产业路径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