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地图和移动生活入口云服务


  这一篇,标题很拗口。

  上一篇文章我写过语音云,标题叫「语音云和四个现代化」,标题已经够拗口了。这一篇写一下“地图云”。同样写的是未来云的概念,属于基础服务的云。包括另一个基础应用,输入法,已经有搜狗提出了云输入法的概念,输入法技术大幅提升,也得益于云的概念。

  这篇要谈的是地图和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本来想找一个不怎么拗口的标题,好像找不到。继续用大白话吧。

  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SoLoMo还是MLGSB(mobile local game social biz)的概念,地图服务的Local还是Location甚至Place的定义和理解,在中国本来就很拗口。大概文章也会跑题,且写且说。

  在中国,So、Mo都不错,Lo的发展却很受限制。这一方面是前有政策问题的堵截,后有隐私问题的追兵。牌照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是把双刃剑。动不动就发牌照,拿到牌照的,可以成为巨头。这样的牌照分发制度,虽然可以保护巨头们的利益格局,但也明显制约了巨头发展成真正的国际化产业巨头。

  地图服务,属于这个矛盾中比较明显的。我们无法想象,假如美国也有各种管制和入门门槛,会诞生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

  先看一条新闻,《高德软件发布Android 3D版地图》 :

  高德软件今天下午正式发布免费的新版Android 3D手机地图。同时,高德软件透露,该公司的手机地图用户已经突破5000万。高德软件于2010年7月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为抓住移动互联网为位置服务产业带来的机遇,该公司最近提出建立“移动生活位置服务门户”的战略。

  地图服务中,国内还没有一家拥有国际级战略的团队。散落得很。其中,高德地图,高德导航,包括为谷歌提供地图基础服务的mapabc,已经拥有中国地图服务的三分之一江山。但高德决计要杀入移动互联网之Lo端?为什么?因为再不把自己在地图基础数据,地图服务上的优势天然浸润到移动互联网上来,恐怕在未来和门户巨头的合作与竞争中,会失去话语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图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智能移动终端,离不开用户的内容创作和消费,离不开云的概念。

  高德即将推出具有一流体验的3D地图引擎,同时在核心产品GPS导航上,也做了一部分免费尝试。高德也打算在未来进入地图云服务领域,同语音云一样,虽然并不那么乐观,但我依然认为这是好的战略。

  高德现在的产品和技术积累,包括拳头产品导航产品和服务,以及高德重点在智能手机上推出的3d地图、实时路况播报和个人交通台服务等,都还属于一技之长的技的层面。在技的层面做的创新,依然属于战术层面。普通战术,最终都要让位于真正战略层面上的术,或道。那就是开放地图的云服务。

  在未来三年,对位置服务有需求的移动终端、移动用户和开发者开发的移动应用,将会以每年上亿部的速度增长。巨头门本身是有上亿用户、运营商也一样。要防止巨头侵袭、要挟。专业的基础服务公司,必须将自身完完全全开放。地图云,和语音云一样、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就看如何以服务和开放,引导一个产业方向的开放变革。

  地图也必须和语音充分合作。在两大云平台上,嫁接最热门应用,互为补充,打开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开放到骨子里,希望在开发者和创新企业身上。有上万开发者的云服务,才算真正服务。产业巨头不怕拼服务,但巨头怕开放。遇到开放时,怕丢掉已有的利益,缩手缩脚,导致开放不够,创新就无法在开放中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