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演习已经成为国际地缘政治的主题曲。
比如美国在重返亚太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持续地与菲律宾、越南、印度,以及涉及东盟其他国家之间的军演,当然也包括每年都会举行的美日和美韩军演。
为了跟美国取得相对平等的态势,俄罗斯也跟中国在公海举行军事演习。
军事演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炫耀?威慑还是科技在军事与战争方面的实际应用?是远程攻击与远程防卫,大规模杀伤力以及武装干涉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内政?是与别的国家与地区缔结盟友还是跟敌对力量抗衡?
军事演习都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就如运动场上的集训一样,或者是如舞台上的彩排一样。当演习是在家门口,或者是距离自己的国土很近,就会有一种受到威胁的感觉。假如遇到诸如朝鲜那样的发射卫星经常会偏离轨道的,让人担忧并防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武器更多的是用来奠定心理优势,或者是用来作为与周边国家结盟的基础,更多的是外交的支撑,除非有霸道的侵略思想,否则不会有太多的时机作用。
所谓武器的产业化,一方面是用来显示威力,在军演的时候浪费出去,或者是用来出售并武装别的国家的政府与反政府力量的。
外交是以和平为主题的,战争却是以武力为主题的。当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大,更多的是发挥威慑作用的时候,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提前动手,生怕被别人抓住把柄,在舆论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制裁与军演,更多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以及话语权,是炫耀而并非真刀真枪地针锋相对。
小国与弱国,更多的可以依从联盟与组织的力量,借助别人的声援和舆论支持、外交上的压力,逼迫大国强国乖乖就范,而有力都使不上;大国与强国,则更多的是虚张声势,即使让小国与弱国胆寒而不敢与之对抗。
以后的博弈,更多是会是外交与舆论上的博弈,军事和武力手段,将由于其象征性和杀伤力,而逐渐萎缩成为一种标榜和威慑作用。
不论是军事还是外交,战争还是和平,都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民众安全的。
2012年春季,南海局势进一步升温,南海紧张局势日甚一日。大国跃跃欲试,干预姿态明朗;小国挑衅得寸进尺,并疯狂备战;越南拉印度和日韩参与南海的开发,菲律宾依仗美国在后面撑腰,并且拉日本进入南海事务,并借助美菲“肩并肩”军事演习的机会,在黄岩岛挑起事端。
菲律宾的海岸警卫队的军舰和中国的渔政船、海监船一时间形成对峙的局面,对峙持续20多天,菲律宾把相关事务提到国际法庭的层面去处理,要东盟诸国表态站队,并诬陷中国使得南海局势复杂化。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和平形象,将渔政船和海监船撤离黄岩岛水域,只保留一艘船与菲律宾方面对峙。
基于中国的习惯性地隐忍与息事宁人之类的绥靖政策,面对美国与南海周边国家所采取的行动,英国专家在外媒称中国军力依然是“一条纸龙”。中国国内民众情绪也越来越不耐烦。甚至引发中国国内民众的一片哗然,毕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菲律宾和越南对南海的图谋由来已久。
1951年9月8日,在日本根据《旧金山合约》宣布放弃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权利、名义和主张后,菲律宾立即发表声明称“直至目前,盟军并没有解决南海群岛的归属问题”。这一声明是菲律宾政府首次对南沙群岛主权问题的正式表态,也是菲律宾决定介入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标志。
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的“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探勘协调委员会”于1968年提出的勘察报告指出越南沿岸之邻近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1968年开始,菲律宾分别在南沙群岛的南钥岛、中业岛和北子岛设立哨所。随后两年,菲律宾派兵先后占据了马欢岛、费信岛、西月岛、双黄沙洲、司令礁、仁爱礁等9个岛礁。
1973年,当时的南越政府以行政命令非法将南沙和西沙群岛纳入该国版图。次年1月,“西沙海战”打响,中国南海舰队共击沉南越海军护舰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收复被南越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在远离大陆的海域作战。
1978年,马来西亚派一支小型舰队到南沙群岛南端的部分岛礁活动,并树立“主权碑”。1979年马出版新地图,将上述岛礁和南沙27万平方公里海域划入其版图。1980年马政府单方面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同年,印尼也单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1988年,中国连续在南沙岛礁上兴建科考站,越南派出飞机和舰艇抗议。3月14日,越军在赤瓜礁首先开枪打伤我士兵,中国海军被迫反击越军,“赤瓜礁海战”爆发,最终以中国取胜告终。整个战斗持续28分钟,总共击毙敌登礁人员20余人,俘虏9人,我军舰击沉越军604舰,重创505舰。
1995年,美济礁事件爆发。3月底,菲律宾出动海军,把中国在五方礁、仙娥礁、信义礁。半月礁和仁爱礁等南沙岛礁上设立的测量标志炸毁。甚至突然袭击了4艘中国渔船,拘留船上62名渔民。5月13日,执法中的“中国渔政34号”船使出美济礁,与配有两架武装直升机的菲律宾登陆舰和配有7门大炮的护卫舰对峙8个多小时。
1999年5月23日,中国琼海03091号渔船在黄岩岛遭菲军舰追击并被撞沉,导致11名渔民落水。据报道,菲海军在追赶我3艘渔船时,曾使用机枪朝我木质渔船扫射示警。
2009年2月,菲律宾参众两院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所属岛屿”,并纳入菲海岸基线范围内。
关于南海问题,不能不提到美国因素。更确切地说,就如朝鲜半岛的对峙之中,本质上是中美力量的抗衡,而南海的利益,也并非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抗衡,本质上也是中美战略在博弈。关于地缘军事,不能不提到中国著名军事战略专家、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战略研究员戴旭先生。
戴旭认为,南海是美国针对中国海上包围圈的中间点和关键点。美国正策动日印对中国进行东西战略夹击,澳大利亚和越南配合。日本是一扇门,印度是一扇门,越南等国是门闩,美国就是那个关门人。美国对中国的海陆“C”形包围态势,讲到南海是中国的海上唯一的大门,美国轻轻的一用力,从太平洋到印度洋,3万公里的海洋大门就对中国关上了。
南海是一个正在酝酿的世界级的大战场。美国现在是南海周边一线和二线国家主要的军火供应者,是南海地区紧张形势的主要制造者,也是未来南海地区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和大力参与者。俄罗斯是另一个军火供应商,客观上也希望在南海浑水摸鱼。
“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结束,围堵中国将作为美国全球战略重点,控制中国的海外能源和运输通道,将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而南海是最理想的地方。
戴旭说,中国在南海如果动摇或退让,其他方面将出现连锁反应。中国如此“大度”,首先让人疑惑,其次让人觉得软弱可欺,欺了还有好处,而且不会有麻烦。示弱已然招祸,继续主张和谈“克制”,无异于抱薪救火。
戴旭在《C型包围》中说,站在中国半岛形的版图上,向东,日本横在那里,中国千年以来都没有越过日本;东南是日本、台湾及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组成两个岛链,中国进不了太平洋;就是出去,也是一头扎进日美的海空控制区。
日本和俄罗斯都在东北亚,也不是中国的出海口,历史上就是阻挡中国的铜墙铁壁。美国去年进行的十次演习就是告诉中国,这里。而且从这里也走不了多远,陆地上,向北是俄罗斯;向西,是阿富汗和美国;向西南是印度;通过巴基斯坦向印度洋是美国和印度。或者走不动,或者走不远。
贾春宝认为,南海事态,和纠结于美国是否出兵以武力支持越南菲律宾,一起跟中国抗衡,并非大国心态。当我们过于关注美国的态度,不仅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混淆了视听,对外形成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特别是南海地区的战略与利益存在的客观认同。
美国即使武力介入南海,都不能成为中国维护主权所重点考虑的因素,毕竟主权问题是不容回避,也不容商榷,更是不容践踏的。
总体感觉,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事务之中,虽然处于无理取闹、得寸进尺的状态,但对于所面对的超级大国,拥有在南海无可争辩的主权的中国却是欲罢不能,进退都很尴尬的程度。这使得大陆的爱国人士颇有一种骨鲠在喉的感觉。但从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事务对华谋略方面,却有很多值得弱势群体启发的意思。
从一开始,菲律宾官方就断定并宣称,中国不会在南海动武。果然,中国军队虽然一直放话“从来都不承诺放弃武力”,但实际上却一直保持理性与克制。
中国的军力已经很强了,但因何就会拿越南和菲律宾的得寸进尺没有办法呢?大概中国的军事力量都是为外交提供支撑的,更多的是遵循“止戈为武”的原则。
温良恭俭让,用在自己人与同胞身上,会成为美德。忠诚勇猛、刚强或者足智多谋,假如用在于敌人针锋相对之中,会让自己赢得美名,对敌人施以恩惠,无度退让,引狼入室,则定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在大陆决策层对南海局势保持忍让与绥靖政策的时候,我们不禁会关注另一种力量,那就是在台岛上的国民党——马英九何在?!
2011年6月17日,马英九宣布:国军、海军将在南海举行军演 面对他方舰艇不会回避!台湾单挑越南、菲律宾,网友狂挺,大赞国军比解放军有种!!
台“国防部”一份内部研究报告称,越南和菲律宾的海空军已对台湾在南海的防务构成严重威胁,台军正考虑在东沙和太平岛部署防空导弹。
台湾当局在南海的这一军事部署如果成行那将改变其一直在南海问题上所扮演的“稻草人”角色,军事战略上的主动出击显然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的举动形成无形的威慑力,对于制衡美国以及日本涉足南海也意义重大。
假如马英九表示出强硬的姿态,发表对抗的言论,则大体会从大陆得到民意的强烈支撑,即使派出军力去跟菲律宾力量进行抗衡,则美国也未必会真正对台湾进行制裁,毕竟菲律宾与台湾之间,不管是谁打谁,用的都是从美国买的武器。
但显然菲律宾会丧失民意,为自己在国际社会外交层面的“无理取闹”而付出代价,而国民党的民意支撑却将会走出台岛。不仅会得到来自台岛和大陆两方面民意的强烈支撑,甚至会得到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更多尊重,这却是大陆方面很不愿意听到的舆论导向。
相信每个人都不愚蠢,所以这个话题也就到此为止吧。
贾春宝
2012年5月2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