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去的B2C们


  从业几年来从来没有复活的案例,却看到了血淋淋的尸体。

  “庄帅,米粒商城已经证实解散了”,当从米粒商城COO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是很震惊,不过却没有太多意外,可能是经过了太多这些事件,内心已经不再有太多情感的波澜,只剩下理智的判断和分析了。

  来北京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业内朋友,也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些思考更多集中在对失败的总结和分析上,毕竟前车之鉴能够让我走得更远,再远一些。

  先来说说PPG,这个神话一般的B2C,不仅让做B2C的震惊,更是让整个服装行业咋舌,最终结局:8400万美元换来一个没有接手的PPG.cn,CEO直接潜逃美国,关门了事。

  PPG的倒下是有前兆的,在倒下的前一年时间,由于结款账期问题,各类广告代理商、厂家纷纷登报索讨费用,业界对其担忧日甚一日。可是PPG对外仍然显得十分高调和自信,在倒闭的前两个月还宣称与美国一知名零售商达成近亿元的投资合作。

  很多人说PPG的倒闭是因为供应链的管理不善,也有人说是用户的长尾没有做好。在我看来,其内部扩张过快,管理不善是最根本的原因。再加上最高管理层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没有忧患意识,最终导致这样的局面。

  PPG的倒下并没有给B2C过多的警示,仍然有更多自视过大的资本带着骄傲的专业经理人进场,千寻网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韩国电信SK公司2000万美金投资,一出手就是直接在四大门户投放广告,高薪从商派网(B2C商城系统开发商)挖来副总裁担纲CEO,短短一年时间团队成员扩张到百人规模以上,同样希望借高投入、快速启动来建立B2C门槛,然后迅速获得规模销售,建立地位。

  算盘总是可以如意地打,可现实却总是残酷地让人胆寒,千寻网在运营两年后以不到400万美元被京东并购,从此再无声息。

  仍然是供应链惹的祸,可是在我看来,其网站定位是根本,毕竟供应链是为网站的用户服务的,而吸引什么样的用户则和网站的定位息息相关。千寻网一上线首页上全是几百上千的女装女鞋,而且非大众品牌,全部是来自日韩和部分欧美的二三线品牌,定位中高端用户。

  只是在你未成为领导者之前,市场不是被定位出来的,而是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缝隙抢占市场。了解过女性消费群体的都很清楚,女性购物特别是服装购物心理很特别,她们收入高的会买几千元一件外套,收入低的也会买;收入低的会在地摊或者人行街会买几十元的外衣,收入高的也会。这个购物习惯在男人看来,很难理解也显得不可思议,可这是事实。

  另外就是女性在网下会买几千元的外套,可是在网上却不会,尽挑便宜的买。一个是在网上购买高价值没有安全感(除非是一线奢侈品牌打折商品);二是买任何东西一定要有折扣,特别是在网上,而千寻网有许多正价商品。

  千寻死在没有深度了解女性购物特别是网上购物心理,在这个定位下,供应链机制自然也不可避免陷入误区。倒闭前半年虽然进行了紧急调整,可是已经为时已晚,千寻网高价的定位在一年多的广告投放中已经形成定势。

  整个内部团队的信心和投资方的信心也被消磨怠尽。按照销售团队管理的实践,半年没有产生过好的销售业绩突破,这个团队要么重新大调整,要么干脆大换血重新组建。

  这两大B2C的死去似乎如云一般,在我们的内心留下的印记并不深刻,仍然有无数的大佬们继续雄心勃勃地告诉自己,它们的失败并不算什么,我们有钱、有人,一样能够成功。于是我们看到今天倒下的米粒商城,09年底刚获得千万级的投资,也是两年的时间,却因为股东的意见分岐嘎然而止,直接关闭网站了事。

  只是我们往深了去思考,米粒如果有自动造血的功能,股东的分岐不会导致如此轻易关闭这个商城。一是会有新的投资者进场,二是可以通过自己继续下去。只能是大家均信心尽失,最终无以为继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