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大学生调查报告”发布 就业压力下降 二线城市成首选 本硕博期望月薪普降千元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布,今年较去年,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均普降千余元。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了解到,从近4年的数据看,就业压力呈下降趋势,今年达到相对最低点。在不同的就业压力人群中,不同于去年的“高压硕士”,今年专科生压力最大。 此外,本月24日下午3点,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将会做客新浪。届时,毕业生如有就业方面的问题可进行网络咨询。 就业压力·薪资 本硕博“期望值”普降千余元 “去年低于6000元不去。”毕业于化工大学的硕士生张博告诉记者,没毕业时大家的期望月薪都上万,每月的房租、饭费、交通费等算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工资最低也得6000元,期望值较高。 而据今年的就业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主要分布在3000至5000元范围内,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依次为2890元、3480元、4840元、7160元。 与去年期望月薪翻番相反,今年本硕博期望月薪都普降千余元至3000元不等。其中,博士生期望月薪下降最多,达1840至2840元。 “高压硕士”变“高压专科生” 报告显示,在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四类被调查人群中,往年的“高压硕士”现象今年没出现,反而是随着学历的增高,压力逐渐降低。在衡量压力大小的行为、生理、情绪三项指标上,专科生的行为与情绪压力相对更高。 与去年不同,期望月薪正好与压力体验成反比,期望月薪越低的求职者反而体验到更多的就业压力。专科生今年的期望月薪虽上涨了近400元,但与其他学历比仍是最低的,这类人群感受压力最大。 “以前有些工作,本科生不愿去,而专科生却很乐意,可以捡捡漏,找工作相对容易。”在近日举行的国贸会展中心综合人才招聘会上,不少专科生表示,因为招聘要求至少要本科,而且本科生灵活就业,变得“很现实”,所以专科生找工作就变难了。 专家分析: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今年总体就业压力趋缓,大学生更灵活的就业态度使高学历不再“眼高手低”。 同时,去年受物价过快上涨等因素影响,期望月薪出现猛涨翻番。这一现象在今年得到了一定缓解,所以期望月薪更偏向于现实,涨幅趋于平稳。 而目前,只要求职者有意愿,用人单位希望学历越高越好的现状,使处于相对弱势位置的专科生就业压力成为较大的人群。 就业压力·地点 从“北上广”逃回二线城市 报告显示,就业者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不再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是首选二线城市。这里的大学生就业人群比例上升,今年达到了55%,超过了一半。随着期望工作地点的偏远化,就业压力体验也逐渐升高。 许多外地生源告诉记者,他们想回家就业。因为在北京每个月除掉租房和生活费等,少有钱存下来。而去二线城市,竞争压力不大,消费水平低,除掉开支每个月还有几千块可以攒下来。 专家分析:期望工作地点偏远的人群,会以“生活成本”、“竞争程度”、“收入”这样的更为现实的物质因素为主要考虑因素,他们在情绪、生理、行为三方面的压力体验都相对突出。 而以“社会人脉”、“个人发展”为主要因素的人群,他们在三个方面的压力体验都相对较少。 调查 说明 时间: 4月1日 至28日 对象:以本科生为主,包括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还包括部分硕士生、博士生、专科生 有效问卷:4388份 就业压力·幸福感 幸福感与压力体验恰成反比 今年的就业报告首次增加了幸福感调查项目。调查显示,更多的人群其幸福感主要集中在中间水平(“一般”)。 幸福感与压力体验正好成反比,幸福感越高的人在求职时的压力体验越低,而越觉得不幸福的求职者反而体验到更多的就业压力。 专家分析:幸福感与各种压力体验以及压力源和行为都有着至关联系,低幸福感的人拥有高压力体验、高压力源以及更为消极的应对方式,这说明压力是影响主观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专家提醒,要有意识地正确缓解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