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旗:三化法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成功的秘诀


      在网站建设运营方面,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领导大概分两种:一种是不太懂网络的,一种是太不懂网络的。许多公司领导不论是花钱做企业站还是商城站,多是跟风,或者爱面子觉得开个公司连个网站都没,低人一等。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被网络公司忽悠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所以,现在不论公司大小,家家有网站,但真正在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

      拿我自己服务过的一家上海进出口贸易公司来说,这家公司主做进口水果生意,批发给代理商或进驻各大商超,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了上海进口水果商中的佼佼者。今年初,领导准备调整销售模式,加大零售的力度,尤其是网络零售。于是,一群原来只会使用Email收发邮件的人,开始投入了筹建的工作。(这里毫无轻蔑之意,事实上,这个团队非常有活力、有创造性,不然也不会把进出口项目做这么大)

      但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领导虽然明白自身和现有团队在网络运营能力方面的不足,但仍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起步,滚雪球式发展,所以给了很低的预算,团队也只是用现有的人拼凑。事实上,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产品摄影、网站美工、商品文案、网页设计、活动策划、网络推广以及在线客服等等都需要相关岗位人员的匹配,这让我很头疼,相信这是很多网络从业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事实上,领导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但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常常是:草台班子+低预算=成员们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建立不起来工作的成就感,逐渐失去工作的乐趣)+企业长时间达不到预期效果(领导也开始失去信心),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网络营销成为鸡肋,企业和员工双双失望。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作为一家中小型企业,那网络营销究竟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弄清楚,作为一家企业,“好面子”的除外,投身网络究竟是为了什么,良好的口碑?形象展示?还是仅仅是提高销售额?——这里不做赘述。李宗旗博主着重为你介绍怎么做的问题。借他山之石,抛砖引玉,给管理者推荐一个从管理学移花接木来的方法:三化法。

      华为的“三化”启示

      华为从1988年2万元起步,在直接面对国际巨头竞争激烈的电信行业,通过22年短暂的发展,已经成长为 2000亿销售额国际市场站75%营业额世界排名第二的行业巨头,是跨国企业唯一恐惧的中国企业。对于华为,很多人在参拜,参悟他成功的秘诀,笔者也不例外,在参悟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僵化、固化、优化”。

      在华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时,任正非说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千亿企业,我们没有做过千亿企业,不知道千亿企业如何做,如何管理,那我们就找一个千亿企业教我们怎么做,怎么管理。于是华为花重金5亿引入IBM的管理流程,在引进管理时任正飞表达了这个著名的观点:先僵化,然后固化,最后再优化。提出谁要不按 IBM咨询顾问要求做,谁就下岗,理解要照做,不理解也要照做,在学习引进的过程中,没有“独特性、特殊性、地域性、阶段性”的借口,必须僵化的吸收,固化的执行。

     从这句话能够体现做事的一种规律,就比如小学课本里让我们背加减乘除口诀一样,一加一等于二,理解要照着背,不理解也要照着背,这就是僵化;背会了就用这些公式去做题,这就是固化;等你大学毕业上研究生了,再像陈景润一样,去研究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这个数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或许你会推断出一加一等于三,推翻了几千年来这个最重大的错误,摘取这颗数学上的皇冠,这就是优化。但假如5岁开始你不理解就不背,就想有可能爸爸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时一加一等于二,我们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怎么还可能一加一等于二,所以就坚决不背,坚决不学,当然你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但很不幸成为蠢材的机率是 99.9%。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网络营销是在尝试进入一个全新领域。这个时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找一个标杆去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用,只能从别人那求师,即使求师也未必能够深入掌握其精髓,只能算是依葫芦画瓢,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也就是僵化;画得多了就能掌握基本功,这就是固化;基本功掌握了之后,就能发现目前的不足,进行改进或者革命,这就是优化。一般来说,按照这3步,没有办不成的事。

      你的标杆或者对手做了什么样的网站,在哪些平台进行了推广,关键词、外链、软文……我一个不少,照模照样全搬。这往往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为什么,因为你能找到的对方推广的信息都是对方在有效平台进行的有效推广,不然也不会被你找到——路都给你趟好了。网络推广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可复制性,这是技术规律。

      事实上,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真正做下去的人不多,为什么?他们自以为学到了各式东西的精华部分,可是他们很难明白精华往往存在于整体之中,把整体破坏了,精华也就没了。纵使某种东西的只有一部分才是精华,可是,当人们尚未对这个东西进行透彻了解之前,如何能分清哪一部分才是精华?况且,人们划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或许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呢?在自己还没有成功,需要向别人学习的时候,你怎么有资格怎么有智慧去判断成功的系统里边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呢?

      没有僵化和固化,直接三级跳蹦到了优化,违背了三化法则,结果自然就是现状。这样的后果就是公司花钱出力,但到了个人这里,却强调了特殊性,对那些成功的人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不屑一顾,没有僵化的吸收和固化的执行,想当然的去自己开创一种新的方法,徒然增加尝试的风险。

      电子商务的扛鼎人物马云在管理时也强调这样的逻辑:学习必须先僵化,流程必须先固化,然后毫无保留地加以执行,达到某种程度后再来谈如何优化。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三化法是大部分成功企业的共同选择,更应该成为中小型企业网络营销的秘诀。

    作者信息:李宗旗,网络从业者,一直专注于中小企业的网络品牌建设与传播、网络营销、SEO优化及PPC推广的学习、交流和服务,有些案例和心得。欢迎志趣相投或有需求的朋友来交流。如果想看作者更多文章请登录李宗旗博客【李宗旗|郑州|网络提升企业力】。

    版权声明:欢迎免费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