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找到一个真中国


  最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行大江南北,甚至力压大量肥皂剧,也在网络和现实中引发一片追捧之声,甚至有人说每晚11点片子结束后,介绍的美食在淘宝网上的销量会猛增。

  这个现象,除了证明经济发展造就大量美食家之外,也说明国人到目前为止的审美取向仍然十分正常。我们常常遗憾,中国变了,变得我们从眼中、鼻翼、耳边流失了对这个国家的真实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反而在舌尖上找到了一个真中国。其实岂止是国人,整个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更像是触摸到的,而不是观赏出来的。舌尖上的中国,比幕墙上的中国,更加真实可爱。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考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形象的命题其实更多的出自于行为、文化,是自己的所作所为留给这个世界的每一分印记。它的确可以经营,可以美饰,但是更需要真实的故事来完善。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我们看到老奶奶为了爱制作美食,看到母女两代人的豆腐情节,一辈子做酱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老师傅。或许这些故事单一列举出来,给人的印象也一般。但是,叠加上那些从屏幕里飘出来的香味,就有了别样的感觉。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每一次真正走出去的时候,都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没有李小龙,我们很难想象好莱坞会突然热衷于中国功夫;没有姚明,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体育和NBA的完美碰撞;这一次,舌尖上的中国又向我们展示了意外之喜。姑且不谈导演是如何有想法,观众是如何有眼光,单是这浓浓味道背后的故事,就足以再打造一个平凡人的中国。

  如果要真的阐释今天的中国形象,《舌尖上的中国》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要打动世界,首先要打动我们自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些故事,如果不能让我们自己有所感悟,又怎么能让这个世界有所震动呢?有人或许会说,文化的差异,不一定会把我们的喜爱复制给全世界,单是文化的差异背后毕竟还有一些共同的取向,比如真善美,比如用心做事平淡做人。否则我们也不会在若干年前,风靡过一部好莱坞动画片《料理鼠王》吧?

  因此我想,如果这部纪录片出现在国家地理频道,出现在发现频道,或许会引发更多的讨论,但一定也会带来更多的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