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在福建省科技创新中导向作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知识产权在福建省科技创新中导向作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陈代奎 尚炜 
    摘要:当今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成为影响国家和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而知识产权工作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部分。本文阐述了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分析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知识产权在福建省科技创新中导向作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 科技创新 专利
一、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中的导向作用研究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版权及商业秘密权等[1]。知识产权是科技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科技发展水平、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本质就是保护创造、激励创新,推动经济、科技、文化健康稳定发展。
(一)知识产权可以明确产权归属,将产权转化为资产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明确科技创新产权归属,创新者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使得科技创新技术具有排他性,在未取得专利权所有人允许的条件下,不得进行以生产经营目的生产、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而非专利技术则没有这个权利[2]。专利申请通过授权形成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根据规定,专利权可以像股票、汇票一样进行交易、抵押等,技术就转换成为了技术资本,成为资产的一部分。
(二)知识产权可以激励科技创新
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因子是科技创新,并通过法律、知识产权及制度有效保护才得以有序进行的。知识产权为科技创新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从而激励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
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特点就是涵盖了科技、经济、法律和社会四大领域[3]。在科技领域,知识产权制度能够切实保障科技创新成果,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在经济领域上,明晰的产权能够有效的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交易,能够为产权所有人带来丰厚的利益;科技创新的最大弱点就是容易被复制,但太过于的保密,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在法律上通过知识产权立法能够有效的弥补科技创新的弱点,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在社会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过分的技术保密,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所以不能单纯的保护个人利益,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知识存量也是重中之重。
(三)知识产权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明晰产权所有,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保护时间、地点,可以有效的保护科技创新者劳动成果,使科技创新过程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得到应有的回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可以纺织科技成果将被滥用,提高技术创新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形成技术资本。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有效的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量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产生,就形成了产业化。
二、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济全球化合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福建省处于东南沿海地带,与台湾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有着雄厚的人才支持和科技实力。近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经济发展水平、体制、企业整体意识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知识产权存量和增长量都相对较低,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福建省科技创新进度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知识产权存量较少
知识产权存量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福建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福建省在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竞争能力上,与广东、北京等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较,知识产权存量和增长量都相差较大,总体上原创能力较差,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核心技术竞争受到很多产权束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福建省知识产权总存量仅为88887件,而广东省总存量则达到5744414件,北京188545件,浙江425334件,上海225052件,其差距显而易见。
 
表2.1 2010年国内知识产权存量及授权状况表(数量:件)

地区
存量累计
当年累计
地区
存量累计
当年累计
合计
3384478
740626
山东
235052
51490
北京
188545
33511
河南
81729
16539
天津
60022
11006
湖北
77641
17362
河北
69199
10061
湖南
76061
13873
山西
26563
4752
广东
574414
119346
内蒙
15854
2096
广西
26335
3647
辽宁
120530
17093
重庆
52493
12080
吉林
36306
4343
福建
88887
18063
黑龙江
53854
6781
贵州
17586
3086
上海
225052
48215
四川
124358
32212
江苏
407384
138382
江西
26316
4351
浙江
425334
114643
安徽
50983
160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604
240
 
 
 
注:宁波、长春、南京、杭州、济南、成都、厦门、深圳8城市自1999年起单列统计,各城市统计数量已经计算在所属省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2008年起单列统计,其统计数量已经计算在新疆内。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止至2011年9月底,福建省本年发明专利共受理4834件,总存量26515件,而广东省2011年发明专利受理量达到35015件,而发明专利总累计存量达到225222件。以上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在专利申请量及专利存量都远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了福建省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化进程。
(二)知识产权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
福建省知识产权总体质量不高,且分布不均,战略型专利申请较少,实用新型和外观等专利数量较多,发明专利较少,截止到2011年9月底,福建省实用新型专利占专利总量的46.4%,外观专利占总量的26.7%,而发明专利仅占21.0%。北京市发明专利占北京专利总量的比例高达57.2%;2011年福建省已受理的国际发明专利PCT仅228件,而北京1300多件,广东省数量更高,仅深圳市2011年已授权PCT就已达到5548件。
同时福建省知识产权分布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其中主要集中下福州、泉州、厦门三个城市,三明、南平、宁德、莆田等地专利受理数量少之又少。这些问题说明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等地,福建省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均衡,区域产业急需转型。
(三)企业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在中国经济发展之初相当长得一段时间内,国内大部分企业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依靠模仿、引进,福建省也不例外。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福建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福建省产业技术来源由主要靠引进转变为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缺乏科技创新意识,依靠传统技术和引进技术,企业发展往往面临技术匮乏的瓶颈。且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仅用来生产运营,并没用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不懂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技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这也是导致福建省知识产权存量较少,自主创新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间接的反应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四)R&D(研究开发)投入不足
   R&D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决定科技创新重要动力因子,然而同国内发达地区比较,福建省R&D的投入比例低于福建省经济产出比。2010年全年统计,从事科技研发人员总数为17.87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为170.89亿元[4]。相对于发达地区,福建省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比如广东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6013.06亿元,研发人员44.66万人,研发投入808.75亿元[5]。很多企业受观念、认识程度、思维方式等影响,甚至没有研究开发的队伍或者部门,严重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导致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较慢,使用他人专利技术成本较高等问题,在国内同等行业竞争中缺乏技术优势,面临淘汰的严重问题。
(五)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科技、经济一体化方面, 存在着科技投入与经济收入的脱节, 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增长系统的脱节, 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脱节等问题[6]。在知识产权申请上看,福建省相应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申请辅导的机构较少,福建省仅有少量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在福州、泉州两地,宁德、南平基本没有专利、商标申请的中介服务机构,福建省多数企业申请专利、商标依托厦门、北京或深圳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从知识产权保护上看,存在着法律、科技与经济不相协调的现象,导致一些企业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在高新产业、战略型产业上核心技术缺乏知识产权;在政府激励制度上知识产权扶持力度较弱,对专利申请人奖励、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等亟待加强。
三、促进知识产权在福建省科技创新中导向作用的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在福建省科技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就必须切实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运用,并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一)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福建省知识产权存量少,且总体质量不高,有效改善这种情况的必要途径就是加大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加大福建省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有效的提升知识产权申请量。知识产权存量上升,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的激励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含量提高,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大增强;同时加大科技人才培育,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企业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所联系,切实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知识产权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知识产权相关的专门管理人才。
(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福建省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工作能力,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高基本保障条件。大力扶持知识产权代理的中介机构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成立相关部门,并指派专人负责知识产权工作;建立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的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者能够共享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资源;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定期宣讲知识产权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组建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社会组织。
(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
    从战略上制定福建省知识产权战略,并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运用,并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切实保障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有效实施。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及时了解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和趋势;根据福建省产业情况,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制定符合全省和各市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如福州的软件行业、电子器件行业,泉州的纺织行业、生物医药行业等,针对不同地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实施战略;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运用,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及时转化成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再有效激励科技创新;设立“福建省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对在知识产权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授予在福建省有重大贡献的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奖;完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政策,制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划性文件,建立促进福建省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长效机制。
四、结论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永恒的动力,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必然途径,尤其在当家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经济、知识经济快速的发展,就必然要求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本文分析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导向作用分析以及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促进知识产权在福建省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对策建议,对政府、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胡晓飞.论自主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
刘慧,贺颖.知识产权与高校创新.实践研究2004(5)
武云,关忠良.科技领域中知识产权的作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3)
福建省统计局.福建省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4)
陈映辉.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科技日报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