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因果关系,佛学上叫做因缘。有一次,到一家印刷厂去验货,发现色彩出现了重大误差,需要全部重印,事关重大,于是就和这家公司的老板交涉,老板一看样板就火了,开口骂他的员工:一群没心没肺的王八蛋!为了表示歉意,事情处理完了之后,老板中午请我们吃饭。席间聊得不错,我发现老板很豪爽,也喜欢开玩笑,就问老板:你刚才骂这群王八蛋,请问他们是哪个王八蛋招来的?又是哪个王八蛋调教的?老板抓了半天头皮,哈哈大笑:没错,我就是那个王八蛋!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对面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的镜子。做老板是这样,员工就是你的镜子;做官员是这样,下属就是你的镜子,做家长也是这样,孩子就是你的镜子。君子反射的是父母的成功,败子反射的是父母的失败,浪子反射了父母的无奈,骄子反射的是父母的骄傲。
所以啊,当爸爸发牢骚:这孩子不知道像谁?哪儿来的这臭毛病?妈妈立马会说:这臭脾气就像他爸;爸爸立马跟上:这不讲理就像她妈。那么到底像谁呢,要我说就俩字:“都像”。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像不像,做比成样。不信?我们且回放一段极为常见的家庭镜像:
刘科长酷爱电视剧,下班一回家就打开电视,一直看到熄灯。这一天老婆就说了:“我说老刘啊,就知道看电视,不干家务也就算了,你就不能干点正经事?我看这孩子不爱学习,就随你。”
刘科长立马反击:“就你好,一天到晚打麻将,还叫孩子好好学习。”
老婆又说:“打麻将怎么啦,又没耽误做家务,你倒好,一个小科长,都当了五年了,还升不上去。人家老赵和你一起参加工作的,都升正处了,看你这点出息。”
刘科长一句都不肯让:“老子就这点出息,你给我听好了,谁好你找谁去啊!”
两口子斗嘴,多少年了,谁也没往心里去。可是他们没有注意到,有人往心里去了,谁呀?10岁的儿子就在一边听着呢。期末儿子考了个倒数第一,老爸就一顿教训:“你小子不好好学习,就知道看电视,将来有什么出息。你看人家赵军,和你一个班,人家怎么考了个第一?”
没想到,儿子不紧不慢地和老爸杠上了:“赵军他爸和你一个单位,人家都当了局长呢,你怎么就知道说别人,怎么不说说自己。”
老子就说了:“嘿,学习不咋着,有出息了,学会顶嘴了,这算什么出息?”
儿子一句就把老子顶得不吭气了:“我就这点出息了,你把我送孤儿院吧,你们再生个好孩子!”
你看这孩子哪来的臭毛病?又到底是像谁呢?——可不是“像雾像雨又像风”,绝对是既像老婆又像老公!
看佛学《杂阿含经》里面讲到因缘时,有这样一段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对父母教子来说,真是一语道破。孩子是老子的镜子。小家伙的言谈举止正是老家伙的行为复制。就像广州人说广州话,温州人说温州话一样,你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发音语调,都会看到父母或亲人的影子。很多父母说孩子不好,说老师不好,说学校不好,说社会风气不好。很少关注自己哪里不好。其实呢,社会上有些坏风气,是孩子接触社会后才反射到这面镜子上的,而从小到大,家长的言行可是直接反射在这面镜子上的。再往大里说,这党风、校风、厂风、民风,都有一个起源:家风。一个问题孩子后面,多半会有一个问题家庭。
有一位老师发现班上有一个同学特别擅长于“国骂”,张口闭口“他妈的”,多次批评,不见成效,于是决定到学生家中去家访,想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谁知老师刚说明来意,孩子的老爸就对老师说:“我这孩子,在家里就他妈的捣蛋,光知道他妈的看电视,什么活也他妈的也不干,肯定是他妈的在学校不怎么样。老师我跟你说吧,如果这小子在学校不好好学习,你他妈尽管给我揍。”
你看吧,一席话,五个“他妈的”。该揍的,恐怕不是这孩子,而是这老子。老子总是说让孩子学好,但是他跟谁学啊,第一个就是跟老子学。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在感受和存储和反射。说得再形象一点:孩子的眼睛就是一架高清晰照相机,它会把看到的拍下来;孩子的耳朵就是一架高精度录音机,会把听到的都录下来;孩子的心灵就是一架高智能复印机,把感受到的都拷贝下来,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有些家长说:没那么夸张吧,我就那么一点点缺陷,那孩子的毛病,可不是一点点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有些孩子是平面镜,你身上什么它就反射什么;有些孩子是凹面镜,他可能把许多问题缩小;有些孩子是凸面镜,他会把问题放大。更多的孩子是凹凸不平的,就像是哈哈镜,有些是你身上的问题直接反射,有些是社会问题在你身上的折射,所以你用不着奇怪,有些时候他看来不太像你,优点被缩小了,缺点被放大了,直接反射或间接的折射,光源还是来自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