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项目进入陷入焦灼……(5月9日)


 

每个人身边都会同时处理并跟进几件不同的事情,都会同时交往一些不同类型的人,都会有一些时机和危险同时存在。

当你的身边聚集了几个人,每个人身上都经过删选而有了几件事情,就会有那种所寄予的希望倍增的感觉。你会有一定的倾向性。

其实头绪多了也未必就是好事,并不是机会越多,选择余地越多就越好,因为那些人就会成为你保持现状的力量支撑,就是说,你想改变自己的状态和身份,都要顾虑那些人的感受。你之所以坚持自己的状态不改变,从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在为你提供支撑。

围绕在你身边的那些人让你更保守,让你更不愿意改变现状。或者让你更固执,更多的韧性而不是爆发力。因此,要想改变你保守而不求进取的态度,必须从改善身边人际网络开始。任何人都不应该是你生命的依托。

 

你总是会发现,所谓的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就是把自己身边的那些值得交往的朋友,介绍给另一些值得交往的朋友,相应的事情仅仅是彼此相识的切入点。

你总是会发现,当作为切入点的那个事情夭折,而你又忍不住跟TA分享其他机会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们之间的交集增大了,彼此的了解与包容也增强了。

你总是会发现,当埋在身上的事情多了,自然就会建立起一种经常性沟通的机制。你由于要跟进相关的事情而与TA周期性沟通,TA也希望随时把所遇到的事情与困难,需要突破的瓶颈跟你一起分析,因而见面就成为彼此内心都有迫切需求的事情。

你逐渐地会发现,并不是你所推荐的每件事都能用上对方的优势资源,因为TA所显露给你的,往往都是被折射或者包装的东西,实际上你所提供的,未必是TA的兴趣与爱好,未必是TA阶段性的重点,未必是TA真正希望做成的事。

你跟他在对同一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以及节奏感出现偏差,所以在TA的日程表中,跟你有关的事情的跟进总是在顺延,你难以跟他取得协调统一。

其实做事情跟交朋友与谈恋爱或者婚姻中的关系一样,双方的付出与期待都不是对等的。成就感与安全感也不是对等的。当一个人得到一点点回报就幸福满满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未必就同样幸福兴奋。

 

当时光流逝,生活依然要继续。

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似乎真的是天意注定的。

既然谜底迟早要揭开,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其实原本没有什么结局,事情总是在持续中,要给自己留下最后的希望。既然自己的精力有限,为什么还要涉及那么多事情呢?所以,当节奏感和默契程度有所降低,你就需要考虑收缩策略,砍掉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让众多跟同一件事有关的人,碰到一起谈论那同一件事,这是否会是一种自杀决策?

把相关的人聚集到一起说同一件事,也许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竞争关系,虽然未必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这却是一种心胸,一种开放的姿态,更是在去除理想,落地务实的基础上做事情的。

 

很多时候,你所涉及的事情都会陷入焦灼与停滞状态。

如何突破瓶颈,摆脱焦灼,这是需要有方法与技巧的。你可以用短信方式去跟进,旁敲侧击,问相关人员事情的进展如何,用电话约定时间和地点见面,在见面的时候详细探究原因与解决方案。

在突破瓶颈的时候,你的内心需要有所取舍,因为注定某些希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失去,注定会在失去的很多时候不过是难以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对于那些“鸡肋”,与其身陷其间,不如断臂求生。

是放弃另寻道路,还是刺激之下继续前行?这是一个问题。外界力量的介入或许可以注入一些推动力。但更多的是个人的选择与取舍的问题。

 

其实也只有信息的充分交流与互动,才能激发相应的资源与需求的对接。

在资源与需求的对接之中,认清对方的身份与标识很关键。

决策人与经办人之间是有矛盾的,决策人希望效率更高,经办人则希望更无懈可击;决策人希望遵循实用主义,经办人更希望用完美主义来要求。

决策人更多的是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而经办人更多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与其关注的是机构整体利益,更重要的是在满足机构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在安全的基础上也考虑个人利益。

 

贾春宝

201259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weibo.com/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