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归邹


  孟子归邹之后,又到宋国活动,与宋轻相会于石丘。孟子肯定了来轻的弭兵之志,但认为“怀利以相接”不如“怀仁义以相接”(《孟子·告子下》)。

  公元前312年,孟子由宋归邹。他游说诸侯,遍历齐、魏、宋、鲁、滕诸国,奔波了35年而始终实现不了自己的“仁政”理想,就只好归隐故乡,一边从事教学,一边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一起著《孟子》一书,记叙他一生的行事,阐述其思想学说。公元前305年,孟子老死于家邹国,享年85岁。

  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这是中国社会形态发生剧变的时期。这时的社会,“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刘向《战国策书录》)。春秋时代还有的大大小小的一百多个国家,经过长期的混战,这时已基本合并为秦、齐、楚、魏、赵、韩、燕七国,统治者“以土地之故靡烂其民而战之”,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战的必然结果,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称霸走向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