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生大爆炸前的“奇点”是物质了吗?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奇点”如果不是物质,那它就应该是非物质、中物质或假物质了。可惜的是,在伟大的绝对论尚未创立之前,人们还没有非物质、中物质、假物质的范畴。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奇点”既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先天固有”,应该有一个“产生”或“形成”的问题。
那么,包括“奇点”在内的物质形式究竟、到底是怎么“产生”或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老祖祖其实早已经有说法。老子在其《道德经》中如下阐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有”均“生于有”,而上述“有”又“生于无”。“有生于有”比较容易理解,如“物质不灭定律”和恩格斯的“物质大循环理论”均属于“有生有”的范畴。
那么,什么又叫“无生有”?可惜,我们的老子只是提出了这一说法,而没能给我们讲清楚“无”为什么能够“生有”的问题。当然,他老人家亦没能从力学的、化学的角度论证“无生有”。
诚然,我们不能苛求在2500年前的人就能用现代力学、化学的观点来论证,但是,它却为我的“彻底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把绝对物质产生问题搞清楚的)”的产生、创立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现在先不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源于中华、源于老子的“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或者说假说而言,其意义又岂是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可比的?
老子的“无生有”有以下基本含义:
第一,包括宇宙在内的事物、物质均是有历史的、有生命力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或是“先天固有”的。第二,所有的“有”均源于“无”或者说其曾经没有,包括宇宙或化学意义上的万物在内。第三,这里讲的“无”或“有”显然是“广义的无”和“广义的有”,可理解为“物质的有”和“非物质的有”——非物质有专指时间的有、原理的有、文化的有、知识的有等等。第四,“有”或“无”具有“相生”性即具有“互化”性。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说物质或绝对物质有一个“产生”的问题吗?如果有又是如何“产生”或“创造”的?作者不会说它就是“上帝”创造了“物质”的意思吧?当然,因为上帝的本质也是一种“有”——人类意识的产物——尽管这种“有”产生于人脑或产生于人类意识,但应该承认它也是一种有。如果“创造”了物质的东西不是上帝那是什么?笔者以为,它是“绝无空间”。那么,绝无空间又是如何创造“万有”的?请看下述分解。
一切形式的有产生于无——前马哲原理批判(07)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