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媒体呼啸而至,人们阅读、思考乃至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一种趋势应当说是“浅阅读”,即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网络、手机、电子书或者时尚杂志占据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这种快餐式、碎片化、无意义的文化消费特质,追求着短期心理愉悦和即时信息摄取。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不加思考地浅阅读方式,正在损害着青年一代的思考力、洞察力,正在泯灭着人类的修养智慧和理论思维,正在使我们走向思想浅薄,丧失对国家、社会和未来的关心与责任。
在几乎要进入“读图时代”的喧闹书市中,偶得唐文彰、姜红明先生合著的《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一书。冷峻的话题和清新的封面吸引我认真阅读了一回,也让我跟随作者一道“忧国忧民”了一趟。应该说,这是一本值得深阅读的书。不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本书论及的问题都是我们这个时代和国家的痈疽或伤疤,发现的是社会不和谐一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在我看来,真的爱国者,敢于直陈时代的丑陋,敢于揭开社会的伤疤。只有提出了问题,问题才能被解决;也只有揭露了疮疡,方可消肿疗毒。读这么一本书,我们得不到浅阅读的快感,反而有让大量脑细胞操劳过度的可能,因为它必然会引起读者的深思考。
国家安全本身就是个艰深沉重的话题,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敢对此稍作疏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必然招致外敌入侵的结局,“烽火戏诸侯”得到的是国灭家亡的下场,“礼崩乐坏”同样也会带来山河变色。而在全球化把地球上每颗沙子都卷入进来的今天,国家安全又被赋予了全新涵义。政治、军事安全开始让位于经济、信息、文化甚至环境等新的因素,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问题相互影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彼此交织,现实安全问题与潜在安全因素之间纠缠不清。更何况是一个人口13亿多、疆域广袤、国情复杂多变的中国!要准确具体厘定其负面影响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巨型阵列来加以详解。不过,那样我们会陷入数字与现象的泥沼。好在本书的作者为我们清晰归纳了若干方面,使我们了解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时能条理分明,真有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
读《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能使我们更多了解真相。作者虽然提出了各种问题,却没有刻意去判断什么,总是以事实和数字来表达现实本身。这种研究范式的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只会引起读者更大关注。由于事实变迁和数据变化的自然规律作用,其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已经需要读者自己完成相应的核准和补充了。这也是本书的魅力之一,那就是让读者自觉地加入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中来。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正处盛世。当然,我也这么认为。不过,盛世背后有危机。能看到危机就能化解危机,延续太平。在沉醉中能保持几分清醒,自然有助于做到处变不惊、转危为安。当然,消除危机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克服障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似乎需要有另一本大部头的书来回应。这些问题的复杂程度,只怕是伏魔道者“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之类的九字真言难以一劳永逸地予以封印的,它需要的是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本书作者也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并进行了初步尝试。其中一些思路也颇具建设性价值,值得研究者借鉴。
每个人都能从一本好书的阅读中得到自己独特的体会。但这种阅读决不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而应严肃认真、深入思考的。卢梭说过:“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读一部像《当代中国国家安全问题》这样严肃的书籍,不仅可以培养大视野,提升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爱国情结,而且有利于养成深入思考习惯,提高理性思维水准和学术品位。因此,不妨多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