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缺少盈利模式


  Wi-Fi在哪里?用户找不到,不识英文,链接不上。运营商和媒体鼓吹的免费Wi-Fi究竟在哪里?

  随着中国手机用户超过10亿,移动互联网超过5亿,人们对于无线上网的需求日益增加。据研究机构Infonetic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运营商Wi-Fi市场的市场规模将从2011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2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6.8%。2011年第四季度2G网络接入比例为89.2%,比第1季度下降5.6%,3G和Wi-Fi接入比例有所上升,分别达到9.1% 和1.7%。未来3G和Wi-Fi将会进一步蚕食2G网络份额。
  目前运营商提供的Wi-Fi服务,网点非常少、接入难是一个方面,另外,显示在终端的Wi-Fi用户无法识别,免费收费鱼目混珠。用户不仅找Wi-Fi不容易,还耗费了不少手机电量。
  我们知道,在美国Wi-Fi主导,3G为补充。而在中国恰好相反。运营商在推广Wi-Fi上也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怪圈。
  此前,曾经发生过北京东城区公安方面,以Wi-Fi不安全为由,让酒吧安装收费高达6万元人民币的软件。但是,被成为第二"绿坝"而流产。
  Wi-Fi满大街都是:运营商免费Wi-Fi从机场到大型超市,从公关场所到普通家庭好像Wi-Fi就是其拉拢用户的卖点;全球制造商具体爱立信也提出了电信级的Wi-Fi理念,深圳能够在小区里帮助运营商盈利;互联网企业盛大也推Wi-Fi手机,此举,被业内普遍认为,如同微博手机一样,炒作概念;终端企业也有不少借助Wi-Fi炒作,有国外企业推Wi-Fi相机,近距离传输图片和上网……
  国内电信运营商投资Wi-Fi投入,但是运营商不能将Wi-Fi做成独立性的业务,要考虑到流量计费,产业其价值。国外运营商更多将Wi-Fi和3G打包推动推动。
  尽管整个产业链对Wi-Fi炒作热火朝天,甚至让人怀疑IT产业是否进入了Wi-Fi时代。但是,目前Wi-Fi在很大程度仍然是搭售产品,纯粹经营Wi-Fi企业没有几家盈利。甚至连运营商也在“赔本赚吆喝”,炒作痕迹明显大于实际发展。
  Wi-Fi出路在哪里?首先,应该先让用户知晓,找得到,用得起,形成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规模用户;其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等产业链共同发展。Wi-Fi手机不一定是嘘头,但是仅仅靠几款手机显然支持不起整个产业,必须在公共场所大规模布局,寻找合适的流量计费模式;最后,发挥软件厂商的作用,譬如Wi-Fi管家这样的服务。不应该让用户去考虑热点和位置,提供良好的体验。 Wi-Fi到底在中国发展到那个地步,都那群人在使用,使用率如何,体验性如何,用户说了算。但是,笔者看好年轻人,尤其是时尚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