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再度发力,英特尔是攻是守?


  6月19日,AMD在北京举办了新一代APU炫彩发布会,全面推出新一代APU系列产品。与此同时,AMD的老对手英特尔公司正在力推“超极本”概念。面对AMD打出的迅猛的组合拳,英特尔将如何应对?
   去年初,AMD的Fusion APU加速处理器在市场上亮相,成为计算机硬件产业的一件大事,它的融聚架构为消费者们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并在AMD的努力之下不断完善,迅速在业界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英特尔开始在市场上强推“超极本”概念,舆论也把2012年称作“超极本”年。
从表面上看,处理器的两大巨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线,其实,仔细分析,核心仍是一样的,比拼的仍是性能、价格与用户体验。比较而言,AMD所走的路子更加清晰,效果也更加明显,6月19日第二代APU的发布会成为展示AMD战略的重要部分,除了进一步巩固了战果,还有引导市场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AMD在发布的新品上下足了功夫。这次发布的新品,包括新一代A系列APU和E系列APU,面向主流笔记本、超轻薄笔记本、入门级笔记本和一体机、台式机等市场,可实现同类产品中最佳的PC娱乐、游戏及电池续航体验。采用新一代APU的笔记本、超轻薄笔记本、一体机等,将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更多实惠。
笔者注意到,AMD发布的产品很有针对性,采用新一代APU的超轻薄笔记本显然是在挑战英特尔的“超极本”。AMD似乎在向用户暗示这样一个事实:“超极本”只是一个概念,说白了,比拼的仍然是性能。当你的产品性能领先其他产品,它叫“超极本”还是“极超本”就不再重要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AMD并没有像英特尔那样提出某种概念,而是牢牢地抓住性能大做文章,而且一抓到底。结果我们从这次发布会上看到,AMD的新品力求满足客户的需要,不是单纯为创新而创新。AMD“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创新”的指导思想,不仅让公司员工清晰地知道产品的发展方向,也赢得了业务伙伴和用户的信赖。各厂商纷纷推出以APU为核心的产品并横扫市场,这便是明证。AMD的成功再度说明,致力于开发能适合客户需要的创新技术,并充分把握每一个市场商机是多么重要。
从最新的发布会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AMD的市场战略,市场数据也表明这一战略相当成功。相关数据显示,AMD产品的市场上的占有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APU在处理器市场的表现为AMD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确立了在低功耗、新兴市场和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面对AMD步步进逼,英特尔也在寻找应对之道,但从目前的形势看,英特尔只能接受市场被蚕食这一残酷现实,以前的舒服日子也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无论采取何种举措,在面对市场时,英特尔脑海里都会首先浮现出AMD的影子。
现在,英特尔在力推超极本,对消费者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超极本的性能已大大提高。但我们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超极本只是一个概念而已。AMD并未提出与超极本针锋相对的概念,但AMD丝毫没有放慢对产品性能的追求。从这次发布会发布的一系列产品我们可以看到,AMD的产品在与“超极本”的比拼中丝毫不落下风。AMD的思路是:超轻薄一直就是笔记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本不需要通过制定所谓的标准来实现。
英特尔的超极本强调性能与超薄,AMD的产品何尝不是如此?事实上,AMD很早就注意到超轻薄笔记本,自2008年起就陆续推出过Yukon、Congo等超轻薄平台。目前,在国内11.6寸屏笔记本市场,AMD市场占有率远超50%。由此可见,“超极”与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在这次发布会上,AMD及合作厂商推出一系列新品,令人眼花缭乱,足以说明用户对超轻薄笔记本的真正需求是便携+主流性能,也就是形态是超轻薄,但性能不能打折扣。AMD超轻薄产品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超轻薄的产品都基于第二代APU平台,在性能方面都有大幅提升,保持功耗不变甚至更低的前提下实现主流性能,高清更流畅、上网更快速。AMD致力于打造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超轻薄笔记本平台,并且,AMD的第二代APU产品将这一标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不知道英特尔看到这些,又会作何感想?英特尔到底是攻是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