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贵电器成功过会的舆情监测分析


  【事件回放】

  中国证监会5月25日晚间发布创业板发审委2012年第41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贵电器”)首发申请获通过。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媒体对永贵电器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行业前景影响公司业绩可持续性、专利侵权诉讼、公司与关联人之间互拆资金,集中持股等问题上,这些问题在永贵电器的招股书中都披露,永贵电器没有出现招股书存在重大瑕疵及重大未披露事项的负面舆情,相关负面舆情虽多,但未对永贵电器成功过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舆情综述】

  1、媒体报道正负面舆情分析

  图1:正负面舆情信息分布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4月24日至5月24日)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如图1所示,在2012年4月24日至5月24日期间,有关永贵电器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合计出现153条舆情信息。其中,正面舆情信息4条(占2.61%)、负面舆情信息113条(占73.86%),其他舆情信息36条(占23.53%)。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永贵电器在24日预披露后的负面舆情信息较多,占比为73.86%;正面舆情信息和其他舆情信息合计占比仅为26.14%,二者对永贵电器的负面舆情信息能起到稀释作用有限。

  2、媒体报道正负面舆情趋势分析

  图2:永贵电器正负面舆情趋势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4月24日至5月24日)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如图2所示,2012年4月24日至2012年5月24日,永贵电器的舆情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在4月26日(21条负面舆情)和5月2日(20条负面舆情)出现两个峰值。

  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中国证监会于4月24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开披露永贵电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后,永贵电器的负面舆情短期内大量出现,随后逐步减少。

  【舆情应对措施】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2年4月24日至2012年5月24日,永贵电器针对媒体报道的公司向股东拆借资金,盈利前景、专利侵权案等质疑没有公开作出回应。据《经济导报》5月3日报道:“2010年,范永贵、卢素珍为何会向公司拆借资金?二人所借款项是否计提了利息?经济导报财经研究员欲就相关疑问进行采访,但2日下午,永贵电器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重大舆情回顾】  

  据新股风向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2年4月24日至2012年5月24日,永贵电器的重大舆情有:
 
  5月24日,《股市动态分析》杂志在题为:《永贵电器专利诉讼缠身财务数据难言乐观》的文章中称:“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则发现,作为铁路设备供应商的永贵电器一度在产品专利上出现“状况”,并被国外同行诉上法庭。同时,永贵电器的财务状况也难言乐观,事实上处于产品积压、资金链紧张的境地。”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20篇。
 
  5月3日,《经济导报》在题为《永贵电器被指暗藏利益输送 资金管控存较大随意性》的报道中指出:“报告期内,永贵电器与关联方相互拆借资金的行为疑点颇多。倘若公司向股东提供借款没有计提利息,而股东借款给公司却按12%的年利率计提利息,永贵电器的资金管理似乎过于随意,存在公司向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16篇。

  5月2日。《国际金融报》在题为《永贵电器业绩难“永贵”》的报道中指出:“如果未来高铁项目招投标的工作进展持续放缓与延后、公司非动车组连接器产品的销售增长不能抵消高铁建设放缓对公司动车组业务的不利影响,将会对公司未来收入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31篇。

  4月26日。中华网载文《永贵电器竞争压力大 持股过度集中遭质疑》的报道称:“若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运作不够规范,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可能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股东权利,包括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新产品开发、投资决策等方面加以控制或构成重大影响,从而形成有利于其自身、损害公司及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经营决策,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风险。”

  4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在题为《永贵电器部分产品涉嫌侵权高增长延续性堪忧》的报道中称:“因涉嫌侵犯别的公司专利权,永贵电器在去年被告上法庭。……目前双方已就和解协议条款和补偿价格达成了初步意向,正式的和解协议尚在确定过程中。”该报道的媒体转载量为8篇。

  4月26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在题为《永贵电器携高铁概念闯关IPO 未来业绩存变数》的报道中指出:“在“7·23”甬温线动车组事故发生后,整个高铁行业投资增速已减缓,在此背景下公司坦言,未来业绩增长存在不确定性。”,该报道媒体转载量为6篇。

  【“新股风向标”点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