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大型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在京展演成功!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2年6月7日
2012年5月6、7、13、20、26日、6月3日,本人在江西赣州,为赣州市农信社五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讲授《银行精细化管理》。在五期培训班的讲课中,以及5月14日到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瑞金的参观,本人感受到了赣南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感受到了赣南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感受到了赣南人民的热情与朝气,也感受到了赣南苏区人民真好。
为了缅怀毛主席,为了把赣南苏区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带到天安门,本人于5月16日特地把从瑞金带来的红井圣水,四洒天安门。
6月7日,在第六次前往赣州的路途中,看到新华网发表的“大型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在京展演”报道,感到非常亲切。在此,祝贺大型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在京展演成功!
《八子参军》剧照。记者 吴悦 摄
《八子参军》剧照。记者 吴悦 摄
《八子参军》剧照。记者 吴悦 摄
附一、大型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在京展演
2012年06月07日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6/07/c_123249141.htm
《八子参军》剧照。记者 吴悦 摄
《八子参军》剧照。记者 吴悦 摄
《八子参军》剧照。记者 吴悦 摄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张立红 通讯员许军 谢满生)6月6日晚,大型赣南采茶歌曲剧《八子参军》在京首场展演在中国评剧院举行,吸引了数百名北京观众前来观看。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应文化部邀请,江西赣州精心打造的以当年赣南苏区儿女“扩红”参军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大型赣南采茶歌曲剧《八子参军》进京展演。据悉,展演将持续两天,6月7日结束。
《八子参军》讲述了赣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苏区妇女杨大妈毅然将8个儿子送上战场的故事,高度艺术化地再现了苏区人民投身革命奋不顾身、无私忘我的热情与大义,弘扬了苏区人民的伟大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精义。观众表示,演出让人重温红色历史、感恩革命先烈。
据了解,当年赣南240万苏区人口中,参军“扩红”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万余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就占总数的65%。据统计,赣南苏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江西省革命烈士总数的7.5%和43.8%,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
附二、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赣南苏区纪行:欠他们太多了!
2012年04月18日 来源: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4/18/c_111803530.htm?prolongation=1
为了“共和国摇篮”的发展振兴——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赣南苏区纪行
新华网南昌4月18日电(记者 陈建华 林艳兴)芳菲四月,赣南大地已是草木葱茏,漫山的杜鹃花分外俏艳。
4月10日至16日,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由4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就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问题,在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领下,分成14个小组深入江西赣州18个县(市、区)及吉安、抚州和闽西闽北、粤北的部分原中央苏区县,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情况,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振兴“把脉开方”。泥泞的蜿蜒山路,穷困的山乡村寨,演绎了一段国家部委干部听民声、老区群众诉真情的“调研行”。
“苏区人民真好!”
14日下午,调研组综合一组从兴国县城驱车50多公里,来到兴国县石印村山阳寨时,村民迎上前来,紧紧拉着客人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带着党中央对苏区的关心不远千里来到山阳,这是山阳的大喜事!”
家里有几口人?种的竹子好卖吗?孩子们都能读上书吗?村里能用上自来水吗?家里有几个人在外面打工?……望着这些北京来的干部亲切和善的面孔,村民们的拘束一下子烟消云散,你一言,我一语,与杜鹰一行拉起了家常。
13日,生态组来到安远县三百山调研东江源区生态保护、源头水流量及水质等情况。在三百山镇咀下村,生态公益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梅林山告诉调研组,自己家有20多亩山地被划为东江源区生态公益林,每年只能得到几百元的补偿,而种一亩脐橙每年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生态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吴晓松问说:“那你为什么不种脐橙呢?”
梅林山一边抓着头皮,一边笑着说:“想过啊!可那样的话,下游的老百姓喝水怎么办呢?”听到这里,吴晓松紧紧握住梅林山的手,哽咽着说:“苏区人民真好!”
附三、吃水不忘挖井人,圣水四洒天安门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2年5月16日
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Blog/2012-5-16/904712.aspx
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红军长征出发地;是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发源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在瑞金的沙洲坝,有一口名为“红井”的小水井。“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小学课文,使这口井成为全中国最著名的水井。它是毛主席1933年9月为解决沙洲坝群众“吃水难”,与红军战士、当地群众一起挖掘的。
1961年3月4日,红井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上千万的中外游客都曾慕名前来参观,并品尝红井圣水。
2012年5月13日,在十余年讲课中常宣传毛主席的,2012年5月1日撰写、发布了《喝水不忘挖井人 遛弯不忘建湾人》一文的红色咨询师、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在江西省赣州市的赣南宾馆又讲了一天课后,于5月14日从赣南宾馆出发,也来到红井参观。刘先明从红井里打取了一桶红井圣水,品尝了两口甘甜的红井圣水,还用昆仑山矿泉水的瓶子装了一瓶红井圣水。
2012年5月15日,刘先明离开赣州,来到北京,拟中转去郑州,将于5月18日再在中原油田讲授《管理创新》。
5月16日,在中国、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曾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5月16日,刘先明特地带着红井圣水,来到天安门,让红井圣水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相辉映,并在天安门四个不同的地方洒下了红井圣水,以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之情、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在红色的五月,红色咨询师刘先明带来红色故都的红井圣水,洒在首都的天安门,是一件有创意、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件颇感光荣与快乐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