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知青》】为什么说《知青》欠“真实”?


【我看《知青》】

为什么说《知青》欠“真实”?

 

▲廖进中

 

有人说,电视剧《知青》“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我看,不然。比如,在《知青》的“知青”口中,是左一个“造反派”,右一个“造反派”的,企图以此来影射“文革”、批判“文革”、否定“文革”。但过来人都知道:知识青年中的大多数,特别是“68年”后的知青,恰恰是当年响应毛泽东号召而积极参与“造反”的红卫兵,他们当时不可能对“造反派”三个字那么反感、痛恨?这种话,由与“造反派”对立的“保皇派”,即打成“走资派”的干部子弟口里说出,也许还有点可信度,但可惜的是,这些人却往往是不需要成为“知青”的,或者,只是下去“镀金”,是知道几天后就会回城的,他们代表不了“知青”的!

“知青”与“文革”,是相依相随的,“知青”与“文革”应该一起反思,不然,人们的思想就会越来越混乱。怎么能这么简单地“青春无悔”?怎么能这么简单地反思“文革”?怎么能这么简单地对待历史?

 

 

【我看《知青》之二】

计划经济只能顺畅运行一代人

 

▲廖进中

 

电视剧《知青》正在热播,也正在引起热议。作为过来人,我对“知青运动”的看法是,它是计划体制不能再继续下去的一种初期反应

笔者曾在《WTO:让中国与世界同步》一文中说过:在计划经济建立过程中的20世纪50年代,我们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就,如156项大型工程等。但计划经济由于其体制刚性,它只能顺畅运行一代人。比如,到了上世纪60年代,当红旗下诞生的新一代逐渐长大成人要工作或要上大学时,问题不就出来了?而国家就只能强制性地采用落后的“上山下乡”接受农业劳动“再教育”的方法,从而起码使一代应进大学深造的精英人才因长期的无效劳动而蹉跎了岁月!它也告示了“计划经济”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终结!到最后才找到了改革开放这条“与世界同步”的道路。

总之,改革不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也不是原有理论的逻辑推导,它是在按计划经济理念和体制运行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开始的,是因困境所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