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组北大校长周其凤回老家,给母亲祝寿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图中,周其凤跪在90岁老母膝前,母子相拥痛哭,持续10多分钟。对此各界反应不一,有人称赞周是“道德楷模”,有人质疑他是“作秀”。(
带着养母去上大学的平凡女孩孟佩杰感动了中国,张开双臂托举起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感动了中国,就连最近为救人而被轧断腿的实习乘警李博亚也感动了中国。但令人遗憾的是,身为北京大学校长的周其凤这一哭跪老母不仅没能“感动中国”,反而遭遇到了诸多的质疑与非议。
要说周其凤在母亲90岁大寿之际下跪痛哭是纯粹的“作秀”,笔者基本不会相信。一是周父去世得早,母亲费尽心力,将他们兄弟四个拉扯大,周其凤身为北大校长,断然是不会把母亲拿出来当做道具大“秀”一番的。二是据北大新闻发言人蒋朗朗称,周其凤在很多场合都动情地讲述过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说母亲将他培养长大非常不易,可见周其凤的确具有“舐犊情深”的情怀。三是周其凤2010年10月曾在北大百年讲堂动情演唱了一首自己作词的《唱给妈妈的歌》,他歌词中写道:“妈妈,亲爱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孩儿不能回家,不是孩儿不牵挂,不是孩儿不想妈……”因而在母亲90岁大寿之际,他突然下跪痛哭更是情之所至、真心表达。
但要说周其凤在母亲90岁大寿之际下跪痛哭只是真情表达而不想“感动中国”,笔者基本也不会相信。一是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学校长,他有责任有义务借用一切机会来唤醒国人的孝道伦理,也必然会借用一切机会身体力行来为国人示范。二是就像网友所说的那样,给母亲过寿也好,磕头也好,这都是家里的私事,既然他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情怀,有必要搞出如此大的动静,还记着照相机、摄像机地如此兴师动众吗?三是一般极思念母亲或对她愧疚,应该是回家刚见面的时刻最容易冲动,但周校长的下跪与痛哭既不是刚刚进入家门之时,也不是在厅堂正屋,而是在选择了在室外的大庭广众之下,而且动作举止颇为怪异,因而很难让人为之动容。
针对遍布网络媒体的头版头条与网友的普遍质疑,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对老人来说:长跪不如常探,用钱不如用心,记者不如记着。”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则直言,“北大校长回家祝老母九十大寿,上了各网站。这不好。如果此事周校长不知情,他应当劝网站拿下此消息。如果是他主动配合媒体做这一报道,我会为他羞愧。孝母应是‘北大校长’的道德底线,不是夸耀线。神圣的‘北大校长’向公众晒这点私德实在没有意义,人们对‘北大校长’寄予的道德期望比这高得多。”
关于场面的宏大、记者的到访、图片的曝光究竟是不是和周其凤本人有关,我们无从知晓。但笔者以为周其凤这一哭跪老母没能“感动中国”的原因却是多个方面的。
其一,周其凤原本就是一个很受争议的人物。2011年10月,一首由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的《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出现在网络上,立刻引发网友争议,甚至被网友批判为“天雷滚滚,仅供娱乐”,“学化学的人伤不起” ,“笑死人不偿命”等等。
其二,北大丑闻不断刺伤了网友的神经。百年大计看教育,教育大计看北大。但现今人们每每提及北大时,总是或多或少地滋生出一些伤感来,说不清的爱恨与喜忧,道不明的阵痛与酸楚。而对于那几位著名的“大话”教授,网友更是尖酸刻薄:“北大过去有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北大现在有厉以宁:中国贫富差距还是不够大。北大过去有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大现在有孔庆东: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北大过去有胡适: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北大现在有孙东东:老上访户99%是精神病……”李敖说,“现在的北大,太孬了”;格非直言,“高校不见得比社会更纯洁”。在如此的状况之下,有谁会能看出“北大校长跪母痛哭”所迸发出的孝道和美感?
其三,社会的焦虑与担忧所致。现今是一个伦理、道德、诚信倍受拷问的社会,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已让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当中,商业失信、虚假作秀、网络炒作等花样翻新与层出不穷已让人们失去了辨别真假善恶的信心,再加之教育的丢失原本与大学的精神不在,人们对周其凤的高调 “跪母哭诉”,自然也不会相信。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关于养老的问题,试想,作为北大的校长尚且可以将老母丢于家乡而独自享受北京高官厚禄的生活,那么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停留在“下跪”这样表面尽孝道的层面上的呢?假如“下跪”就可以成为孝道的典范的话,那么全国的老人将又会有谁愿意来养呢?
(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