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的短期收益率在5%左右,而美国这15年来的平均CPI在2.5%左右。美国国债的公债部分的交易完全是市场行为。中国的买和卖都是中国人“趋利避害”的自主选择结果,但在客观上帮助了美国。同理,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来华开店办厂,也都是他们“趋利避害”的自主选择结果,但在客观上帮助了中国的建设。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其客观结果的,有时候这个客观结果与主观愿望并不相符合。当然,购买美国国债也不能完全排除中国兼带有讨好美国的意思,或陪美国做一条绳子上蚂蚱的企图。同理,来华开店办厂的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抱有和平演变中国的目的。综上所述,第一,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地“被迫”增加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现行货币政策和外汇制度。要改变这个尴尬的局面,就必须根本性地修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制度,上游阻挡,下游放水(至5000亿左右,个人观点),否则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负担会越来越重。第二,中国不断增购美国国债的行为,不是为了支援美国建设,更不是迫于美国的炮舰威逼,而主要是中国政府趋利避害的自由选择结果。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征。长期以来,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通常主要是投资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特别是购买美国国债。 金融风暴后,中国大量购进美国国债,让西方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增强,摆出中国能救助国际经济的架势,美元坚挺才能“兼挺”危机中的中国经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才不至于大幅度“缩水”。 关键在于,如何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这一直是中国政府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课题。温总理强调,外汇必须用在国外,用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希望用外汇来购买中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警告说,有关将外汇储备“直接转为财政投入”以及“直接分发给老百姓用于消费”的讨论,从经济学角度看都是错误的,因为其后果不是“货币危机”就是“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面对手中握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从服务于国内建设角度看,把外汇储备转变成增加的进口,从而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显然成为今后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渠道。
当前,世界金融海啸重创了各国的实体经济,国际间贸易严重受挫。一些掌控限制“中国亟需设备和技术”的国家和组织,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开始趋于放松。毫无疑问,“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放松,为中国使用庞大外汇储备扩大进口提供了重要前提。温总理访欧时表示,中国将派遣大型采购团赴欧洲采购先进设备和技术。 支持企业收购海外资源是合理利用外汇储备的一种好方式。还有,进入潜力巨大的拉美和非洲市场,合理运用外汇储备实施技术援助和开发援助,无疑也是中国政府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的一个重要选项。对于中国扩内需、保增长,维护外汇储备安全等,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人民币升值利于海外购物。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也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和收益的重要方面,这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和增值。可以保证我们的人民币不亏损。
我们为什么还要增持美国国债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