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客人无翅铁轨助翅
昔日高峡出平湖,如今铁路接到神女脚下。
2012年夏天,火热的场景将梦幻一般上演,主角都是兴奋的游客乘坐高铁飞翔。飞来,1个半小时的武汉客人;飞来,4个小时的合肥客人;飞来,8个小时的广州客人、上海客人……
因铁路纽带连接的宜昌—武汉这种近似一体化的旅游体,使得神州大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等地区与宜昌晨钟暮鼓,同一人同一天从容地赶赴异地对敲,然后释锤抒情:宜昌,已然枢纽了!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宜昌及其周边,5A级的大菜由3年前的三峡这1盘,一下子可以端出4盘了——三峡人家、神农溪、神农架虽然各有风味,但都贴有国家授予的5A标签。还有4A中盘10盘、3A例份15盘、数不清的配菜,全都秀色可餐,令人目不暇接。水点桃花的宾馆酒店就不用说了,巴土风情的宜昌儿女也清亮了嗓音,在中国高铁的宜昌节点迎候远方来客无翅飞来。
主动脉气势宏宏,快旅而至。如果宜昌内部,静脉缓释,漫游有致,那当然也是一种境界。在喧嚣浮躁的外界,来我宜昌体味慢生活,调节一番也好。问题是,毛细血管网络可通?
第一道菜:文化释情怀
铁路通到了神女脚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冠的昭君有琵琶要弹,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有九歌要唱。三峡一般“壮美宜昌”,能否成为文化丰富的“迷人宜昌”?壮美掠影,迷人留神。如果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我相信当阳的财神关公不会再度无语,一定有话要讲:这就是文化的缺失,或是文化载体的缺失,或说文化有效载体的缺失。
中心广场、江滩公园、雕塑壁画、纪念祠文博馆之类是文化,但这是必不可少的文化事业,是社区和城市居民的必备餐。而高大的、深刻的精神文化,承载于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诗歌节会活动,也只是强化一种心灵的共振。是的,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著书言之:“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E.B.泰勒则定义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R.弗思以简单之极的口吻说:“文化就是社会,就是生活方式。”我们可否这样理解,人生意义、生活品味、餐饮文化、纤夫文化、移民文化、宜昌人耍爽文化、山楂树之恋、嫘祖信俗、昭君和亲、盘古开天辟地、屈原辞赋中的30多种美容植物,诸如此类,都可以整合延展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事业做成文化产业,何其难哉!只有极致策划,才能让有说头、有看头,变得更有玩头、有赚头。宜昌的文化大餐,兰花土布已经铺上餐桌,客人要来,“菊花,准备上菜!”
天问塔:将屈原的《天问》打造成一尊99层高耸入云的景观塔,对172个问题(?)分层以4D或其它传统与现代手法予以回答表现,成为宜昌的精神文化地标。在全国征集“曰遂古之初,何由考之?上下未形,谁传道之?”之类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历史人物动植物神话传说等问题的解答和表现方式。
九歌魂:在天问塔的周遭室外,运用高科技手段与好莱坞联手打造基于大型历史神话传说的《九歌魂》后印象演艺节目。
香草美人园:另外打造屈原提及的30多种美容健神香草植物产业链:种植→加工→保健→餐饮→演艺→售卖。结合中国古代四美之冠王昭君,做足美的文章。
第二道菜:驴友后现代
自驾有这等服务:随地可租车,异地可还车,抛锚半小时内必有车来换。这是早先几年我在北美租车一游的亲身体验,那次碰巧车坏半途。宜昌,能否在自驾游上多做点文章?
如果自驾只是风驰于长途高速,那不是自驾佳境,而是无聊。正好铁路可让他们节约一段无聊。铁路通到了神女脚下,自驾迷们能否“才下火车,就上轿车”,把节约的时间用于继续他们过瘾的操盘手生涯?宜昌,您有丰富充足的租车,量身打造的车道,快捷周到的服务,沿途方便的节点,以及清晰的交通旅游标识标牌吗?
铁路通到了神女脚下,不仅仅基本的吃住行游购娱,可以一网打尽,而且安全、健美、教育、交流的消费偏好,木屋、山洞、树屋、帐篷等后现代的服务需求,满足社区游、乡村游、扶贫游、可持续之旅的游品,都在宜昌恭候。这是真的吗,开放而现代的宜昌?
摩梭族走婚本来是一种古老,却成为超现代的旗帜。宜昌的土里不知道能否挖出一两个成年的老坛子,打开,哇,酒香醇厚,醉得游人疯疯癫癫,不知道那是前现代那是后现代。
批判理性主义、解构现代主体性、崇尚差异性,以及自然主义+人本主义(唯物),这些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核心理念,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旅游思潮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强调积极主动参与,个性多元化,趋向于寻找情感的倾诉,渴望文化的积淀,感受自然的和谐。由此产生的后现代旅游的消费倾向出现“七化”:消费需求情感化,消费内容个性化,消费价值体验化,消费方式主动化,消费意识绿色化,消费动机求美化,消费特征休闲化。古老的宜昌,当然有现代,也有后现代,当然!
在宜昌当阳,划船,搭梯,送你进入半山腰的当阳丹霞岩屋,你就开始了或返璞归真,或沉思默想,或聚气练功的心灵之旅。岩屋门刚好过人,屋里赫然开朗,有若干房间,甚至有楼上楼下。恒温干燥,就像天然空调。不过,没有电视、电脑、沙发,只有一部特殊的对讲机。服务生只有听到你的召唤,才为你服务,搭梯送来地方特色的干粮饮品,取走垃圾袋和马桶。这是一个喧嚣的社会,需要哪怕一天或三日的宁静。在蜡烛或煤油灯的微光下,你席地而坐,阅读租来的国学尚书。眼睛疲劳了,环顾家徒四壁,放下书本,开始打坐,开始反思罪过。你恐惧死寂,借调放声歌唱了一句“石壁为什么这样红”。
其实铁路还未飞来,它山之石早已飞来。这是“深圳世界之窗”的后现代:后现代旅游在跨越文化边界、跨越时空限制的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这是同一个鄂西圈“恩施州坪坝营的软梯帐篷屋”后现代:根据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进行任意的抽取、破碎和连缀,感性地张扬多元化的可能性。这是“西方同性恋大本营、运动会”后现代:在旅游活动中以各种被传统社会所否定的粗俗、混乱、颠倒、不知所措、矫揉造作或无厘头的方式进行旅游。这是“河南清明上河园”后现代:通过解构精神、实用主义、世俗倾向和浪漫主义来对抗现代旅游所设立的概念对立和不平等。这是隔壁邻居“神农架大九湖高山湿地”后现代:注重多元、差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旅游。
第三道菜:丽质天生态
而一些追求“生活真实”的游客们,乘兴火车而来,结果所到之处满目“舞台真实”,会不会皱眉打转?他们感叹道:原封不动的房屋、原真性的环境和原生态的主人,您们难道全都被生态移民伟大工程了?几千年的土著难道非要以这种城市化的方式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般人谈到生态,往往将他自己都拒之门外。那是一种狭义的生态,更是一种残缺的生态,就像冰川纪那千米厚的冰雪,只是一种没有人的死寂的自然生态。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提“生态旅游”,10年后的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Ecotourism is: "Responsible travel to natural areas that conserves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s the well-being of local people." (TIES, 1990)。世界上生态旅游资源最好之一的澳大利亚,其生态旅游协会(EAA)解读为:生态旅游是生态的可持续旅游,要点是促进自然区体验过程中的环境和文化的了解、欣赏与保护。
就我的理解,上述定义至少有三个新的含义,一是“生态”这个系统包括我们活生生的人,二是生态旅游包括促进自然区文化的了解、欣赏与保护,三是生态旅游有一个目的就是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这些含义,打破了我们通常理解的生态旅游就是对自然生态的旅游,这样一种狭义的概念。
有的地方,并非全是设想,而是成为现实——政府资助“土著”们电炊、电浴、电空调、电英特之类,让现代功能充实那古朴的房屋,与木床竹椅藤框蓑衣斗笠灰墙形成巨大的张力。周遭,草坪如野,沙土软绵,不知水泥柏油为何物。而前来养生的游客在这世外桃源感受“现代功能+古朴风貌”,在品味翠绿空气与有机餐饮之后,还能欣赏一份千古流传不绝的文化。如果扭曲地建设所谓新农村,所谓城镇化,所谓迁村腾地,拆乡并镇,把依山就势、参差错落、四合院带天井的民房拔掉,将山猪肉土鸡蛋最终消灭,让乡里人丢掉不该丢掉的一切,让城里人找不到心灵归依的场所,这种非绿色、非幸福的模式,不是中国本味。但来得快,出政绩,能卖地,能炒作,就有动力。还有一些辛辛苦苦的公仆,出发点不错,但也许至今还不知道,自己是好心的坏人,无意识的千古罪人,大搞不可逆的建设性破坏。
尾声:宜昌换“三高”
铁路通到了神女脚下。还有一些不完全由自己负责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现代人们,请到宜昌来吧,高峡、高人、高兴,返璞归真的这三高,将为您替换,让您返老还童。
有字幕显示,并有歌声飘来:
高峡出平湖,快铁到宜昌。我也有翅膀,飞去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