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的游记这是最后一篇了,行走时间不多,认识却非常的彻底,所以源源不断有文字发表,每当有朋友问起对台湾印象最深刻的一面,我还是不厌其烦地说:“文化”。
在中国我跑了不少城市,觉得只有两个地方文化最博大精深:北京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台北。
北京拥有庞大的文化古迹,但总是觉得很沧桑,饱经磨难,建筑巍峨但缺少灵魂;而台北则活灵活现,实实在在的文化随时就在你身边。
在台北市区边上的阳明山,就是一个文化的符号。这里生活着大批49年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文人,胡适、于右任、张大千、林语堂、钱穆等在那里定居,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种子。
在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将数千年中华文化连根拨起之际,在阳明山上的种子就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你会在台湾民众口中听到文质彬彬的语言:“我们去用餐吧、我们结账吧。”而不是这里常说的“上哪吃去?埋单!”如果说这只是敷衍的表面,那人与人之间交往中不厌其烦的“谢谢、好的、谢谢”,就是文明有礼的一种深入。你会看到在电梯上,人们自动让出左边通道让赶时间的人先走,在电子邮件的回复上,会看到不曾见到过的古文礼貌用语,因为《四书五经》是台湾学生的基础教程。
台湾歌手周杰伦红遍华人社会,他的歌曲一西洋乐器为基础,但充满浓浓的中国风是最鲜明的特色,也最受大众欢迎。《青花瓷》、《七里香》、《兰亭序》、无不浸润着古人遗风,他的御用词作者方文山,更是台湾及华人音乐界顶级大师。
最近有政协委员提出恢复繁体字为中国官方文字,因为其代表了象形字最高境界。台湾都是以繁体字为主,而因此产生的招牌文化更是遍地开花,不少创意广告都是以中国繁体字为基础,体现出象形字的独特魅力。
台湾的诚品书店是全球唯一的24小时连锁店,就算你凌晨三四点走进那里,还是能闻到浓浓的咖啡香,大批读者还在那里流连忘返。
台湾有三多,庙多、摩托车多和招牌多,其中两样就隐含了中华文化精髓表象。中国的寺庙在文革“除四旧”的时候被毁坏得七七八八了,就算恢复的巍峨壮观,但还是要向大众收取门票。为此台湾前“外交部长”、蒋经国之子蒋孝严就为此炮轰:“老祖宗留给大家的东西,为什么要收费?”
台湾有很多寺庙,却从来不收费,民众各有自己信仰,互不影响,但无论何种教,总是导人向善,多做好事。星云大师在高雄创造大爱无疆的佛光山,对华人社会影响深远,他所强调的就是一件事---佛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同样,这些台湾之行中很多良好印象也体现在社会中,文化已经成为民众生活习惯,不断产生教化作用,规范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减少罪案的发生率,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气氛。
当然,在这里七天的时间不可能完全看到整个台湾社会的全部,他也有社会阴暗面和不足之处,但起码在一个旅游者的感性认识中,他绝对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社会的开放与文化的熏陶。
感受台湾文化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