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为人民负责的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记住人民群众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胜利之本。要读懂一个“民”字,知道老百姓在想些什么、盼些什么、需要什么,以此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为群众解决具体问题。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领导工作、思考问题、推进发展的立足点,把根子深深地扎到群众中。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杜绝损害人民利益的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与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始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状态为人民利益操劳奉献;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通过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不断克服和清除一切有违于人民利益的消极因素。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所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只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去探索领悟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切按规律办的习惯,形成“遵循规律但不机械套用规律”的思维方式,避免“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根据实际做决策,既不唯书,也不唯上,既不盲从,也不蛮干,破除经验主义,勇于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发展与转变、政府与市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不动摇、不折腾、不乱提战略、不乱提口号,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于左邻右舍的新办法新经验,不能赶时髦、随大流,而要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取舍,既考虑当前又谋划长远,以统筹各项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合力和氛围。
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一个领导干部价值取向的直接反映,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同时,政绩观又像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领导干部的党性、品行和形象。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政绩既不是靠花活“玩”出来的,也不是靠蛮干、霸道的作风“逼”出来的,一定是通过艰苦努力,靠着实干精神、科学精神干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想取得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是惟一的可行之路。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把“树立良好的政绩观”作为为官从政的追求目标和努力方向,进一步端正抓工作干事业的价值取向,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
党员干部踏实做事的三大条件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