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走向全国“一盘棋”


  这里辑录的是我在《时事报告》杂志的一个座谈会上的发言。参加座谈会的嘉宾还有:吕学静(首经贸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青连斌(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汪泽英(人保部社保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会议的主持人是《时事报告》杂志的赵鸿文。

  分类推进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

  主持人:我们的社保制度是“分人群”建设的,同时,城乡之间、各个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大,有人把这种状态概括为“碎片化”,对此应该怎么看?

  唐钧:“碎片化”这个词我不太赞成,但是怎么表述,也没想好。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尤其在覆盖面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肯定是首先根据不同的群体建立不同的制度,然后才能够考虑合成一个制度,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我还有一个不赞成,就是社保领域的城乡一体化。这不符合当前的现实,有点儿说大话。农村和城市,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一下子一体化呢?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工作上的口号提出来,我觉得有点儿冒了。城乡统筹是可以的,讲城乡一体化有点儿太早了,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全覆盖。

  现在是进行制度整合的好时机

  主持人:社会对社保制度的整合一直非常期盼,希望早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目前是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好时机吗?

  唐钧:一卡在手,走遍神州,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比较遥远的。但是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及时。因为社保发展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农民工的问题。2亿多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大,他们也交钱了,但是最后能不能享受,还是一个问号。当年农民工为什么要退保呢?他觉得这个事儿不靠谱,如果他流动的话,这个钱就得留在当地带不走。不仅是农民工的问题,还涉及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他也带不走,所以有很多朋友请我呼吁一下。正因为如此,农民工就退保,反正劳动合同是一年一签,明年再来再签约、再交费、再退保,至少自己交费的那一部分不吃亏。严格说来,这不是退保,因为跟企业签约就是一年,到年底的时候按照规定可以把自己那部分拿走,这是符合当时的规定的。企业这部分就归了当地政府。地方政府从中占了农民工很大的便宜。要整合“碎片化”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就目前来说,不同制度间的“转移接续”是重要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转移接续问题。

  破除利益制约因素是实现“一盘棋”的关键

  主持人:实现社保全国“一盘棋”到底难在哪里?有哪些挑战?

  唐钧:现在对社保制度进行整合,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我国“金保工程”开展近10年,到“十二五”末将有8亿人拥有社保卡,技术支持应该没太大问题。在政策方面,《社会保险法》已经相当明确,包括这次出台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真正的难点,恐怕就在于利益调整。利益调整,涉及到地区利益、群体利益。等全国统筹的时候,中央和地方的利益也有一个调整问题。

  农民工社保转移接续问题确实很紧迫。有专家讲,要做到全国统筹才能办这件事。其实我认为有其他的变通的办法。比如说省级统筹已经实现,一个农民工在广东省工作,交费了就有记录,既然是省级统筹了,省里面应该可以把这些记录归总,用信息技术储存起来,如果他到另外一个省以后,也可以把这些信息储存起来。最后他退休的时候,可以把以前各个省的记录调出来,调出来以后按各个省退休当时的政策,因为政策是有差异的,该怎么给就怎么给。在全国建一个结算中心,比如说我在上海打过工,在北京打过工,家在四川省,他退休的时候,最大的可能就是会四川省的老家,四川省就有责任把他前面的档案都找出来,比如说在广东交了多少费,根据各个地方当时的情况,按照政策有一个计算,然后四川就给他付钱,付完钱以后全国有一个结算中心,最后大家把信息汇总到结算中心结算就行了。这样的话不必等到实现全国统筹。

  制度整合要从实际出发

  主持人:如今《纲要》的出台,给广大参保者以信心和希望。有了顶层设计,还要实施到位,下一步从具体实施来说,还应做哪些工作?

  唐钧:双轨制是现象而非本质,除去下岗分流的那一代人,如今企业职工养老金低,从现行政策看,与企业分配相关,因为养老金的多少是和工资成正相关的。往后怎么走?提升企业养老金,现在每年都在提,但是仍然相对较低。拉低事业单位养老金,事业单位3000万人,1500万是教师,700多万是医护人员,这样做,后果会怎样呢?再说事业单位平均2000多元的养老金,真是很高吗?以往,都没有机会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说清楚,也闹出一些误会。现在把我的想法完整地说一说。我认为,要改变思路,因为沿着“双轨制”的思路讨论下去是没有结果的。

  长远来说,最终走向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我谈谈我的设想,就是把养老金分成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两个部分。

  第一块,基本养老金。要在全国建立一个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就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实施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像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不参加属于违法。这个制度,最主要的是讲公平。夸张一点说,从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到山村的一个老农,理论上讲他们拿的钱差不多。这个钱是什么概念呢?是由国家按基本生活水平来兑现,保证每个公民基本生活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做定量研究。我在2005年的时候测算过一次,三口之家过一般的日子需要多少钱,在北京大概需要900多块,上海需要1000多一点,不包括教育和医疗的费用。2005年到现在,差不多要翻一番,也就是2000块钱左右,我们现在的养老金平均数也差不多是2000块钱。以这个为基本的生活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讲公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是国家负责的,现收现支的,因为它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低的标准。

  农民怎么办?农民还按现行的交钱方式交钱,不足部分政府补贴。我一直在跟别人解释,新农保为什么这么少的钱,因为农民手上还有块地。新农保的钱,是在农村老人有一块地的基础上,再给一个补贴。我建议,如果农民放弃这块地,应该就可以拿到跟城市居民差不多的养老金。这样的话,也避免在土地问题上纠缠不清。

  第二块,补充养老金。在全民性的基本养老金之外,还有与职业相关的补充养老金,也叫职业年金,企业和个人还有余力就可以参加。补充养老金和工资挂钩,和贡献挂钩,和效益挂钩。补充养老金和基本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运作也不一样。补充养老金不能由政府直接操作,要实行准市场的运作。准市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市场办法运作,但是财政托底,万一这个保险公司倒闭了,这笔钱不能没有了,政府要拿财政来担保,当然也可以做再保险。只有这样一个补充养老金,它才可以进入资本市场,基本养老金是不能进入资本市场的。

  如果要实现全国“一盘棋”的话,还有一个设想,就是住房公积金可以跟企业补充养老金合并。我是建设部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有时候我跟他们开玩笑,我说你们的住房公积金就是拿买不起房的人的钱去帮助买得起房的人买房。等我退休了,从我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拿出一笔钱来,它不就是养老金吗?如果把这两笔钱合起来,用养老保险基金来做的按揭贷款,我们的企业就有钱来参加补充养老保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