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国央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此次降息,距上次(6月日)降息不到一个月,这多少出乎人们预料。上一轮短时间接连降息发生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那年为了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于9月16日、10月9日、10月30日接连三次降息。
降息说明经济情况差于预期,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央行不得已采用货币政策接连降息。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内外受困,从外部情况来看,美国尚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而欧债危机却持续发酵,直接导致出口定单的减少;从内部情况来看,一是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化。“国八条”执行两年来,房市大受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减少,去年7.23高铁事故之后,高铁投资一度暂停,目前虽然再度启动,但是高铁投资相较去年初的7000亿减少了2000亿,如此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幅弱化。二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在经济发展前景不明,居民收入增长乏力,CPI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在上学贵、看病难尚未有效扭转的情况下,居民不敢轻易消费,如此内需增长乏力。在成本(材料与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之下,内外市场却需求,导致投资主体投资意愿减弱,而这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管理层出台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保八”成功,对于此次的经济下滑,能否再用经济刺激计划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是因为2008年的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货币投放达10万亿元),导致市场资金充裕,助推了2009年房价的新一轮快速上涨,助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目前,市场并不缺资金,因此,经济刺激不可行。
市场不缺资金,那缺得是什么?是信心。由于缺乏信心,投资者有钱也不敢投资。2008年9月24日下午,温家宝面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此次央行降息,其意在向市场释放出一条重要信息:市场要对经济增长抱有信心,管理层有能力稳定经济增长。管理层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很多,此次降息意在打消投资者投资顾虑,下一步,管理层可能采取消费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
恢复信心,积极投资,今年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还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