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是一个世界性的统一宗教组织,它的的正式名称是“大公教会”(Ecclesia Catholica),真正的含意就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重视教阶制,教宗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是教会的首牧,与教宗共融也就是与基督共融,与公教会共融。与教宗共融有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方面,其中有形可见的是指在宗徒训诲、圣事以及在圣统制中的共融。中国天主教这个名称,应该说很不规范,有点学基督教自立门户的味道,如果要表明中国天主教的地方性,应该称之为中国的天主教更合适。可是,中国的天主教会,自新中国建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向中国天主教转变,表面上虽然承认罗马教宗是首牧,实际上坚持走的却是独立自主自办、自选自圣主教的道路。
最初提出“独立自主自办、自选自圣主教”这一主张的,是中国天主教的领导机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这是一个直接接受中国国家宗教局领导的非宗教的群众组织,担负的却是纯政治性的任务。在建国初期,政府突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把政治工作做到了宗教组织内部,有情可原,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还是搞这一套,不仅是说不过去,而且孤立了自己,在信教群众方面遭到越来越强的抵制,在国际社会也不断留下侵犯人权的不良记录。
中国天主教真的想要自立门户吗?显然不是。虽然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些年来时不时的就会打出自选自圣主教这张牌,制造中梵之间的矛盾摩擦,可是这张牌打得越是频繁,中国的信教群众,包括天主教广大神职人员,与政府、与爱国会之间也就越是离心离德,对立的局面日益严重。中国天主教和中国的天主教徒,渴望的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天主教一样,有坚持自己的传统和信仰,与罗马教宗共融的权利。这个愿望非常合理正常,与他们爱不爱国没有关系,与他们能否过正常的宗教生活却很有关系。面对中国广大天主教徒的权利呼求,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所谓的“独立自主自办、自选自圣主教的道路”呢?是不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太爱国了?其实不然。今日中国根本不需要与梵蒂冈搞对抗,也不需要用改变天主教传统的方式让天主教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使中国的天主教群体遭受歧视和侮辱。宗教应该就是宗教,它不需要做任何主义或是制度的拥趸者,成为政治家的应声虫。
天主教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拥有十一亿信徒,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它的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正是因为如此,天主教的传统在全世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目前除了三两个坚持意识形态优先的国家外,天主教的主教任命权毫无例外的掌握在天主教的教宗手中。中国的天主教是天主教的当然成员,真正的天主教徒会破坏与教宗和教会的共融,搞什么独立自主自办、自选自圣主教吗?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对它所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办、自选自圣主教做出的解释是,为了使天主教在中国的福传不受中梵关系的影响才会选择的道路。一个以完成政治任务为己任的政府下属组织,居然会为天主教的福事工传殚思竭虑,爱国会的这个理由除了白痴谁会相信它的真实性呢
爱国会在中国也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了,开始是政治需要它,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就是一切朝钱看的时代开始了。经济改革一搞就是三十多年,政治结构却没有多少变化,不过,过去的重要部门,如民委、宗教局,现在就变得无足于轻重了,甚至被称之为“清水衙门”,只有一些没有经济头脑,只会开会喝茶的闲人才会被安置于其中自谋出路了。中国如果搞政治改革,对宗教进行市场化管理,这些“清水衙门”怎么办?精简机构?下岗失业?为了部门利益,在人民无权过问国家大事的现实状态下,宗教局与爱国会联手制造宗教矛盾,扩大宗教矛盾,甚至为了谋求部门利益而去危害国家利益也是可以的。不然,我看不出中国天主教,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独立自主自办、自选自圣主教还有什么意义?要自立门户吗?要搞宗教改革吗?是要回到1957年?还是要回到1980年?
中国的宗教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善待宗教组织和信教群众,让宗教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由政府控制它们,或是保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