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报告和程序保持在最低限度——杨柳君体悟德鲁克之十六


  
  作者:杨柳君

  一家企业,特别是当初创业时,三五个人,都还谈不上被称为“企业”时是最好管理的,或者说都不用管理,跟着老板干就行。

  老板在前面冲冲杀杀,兄弟们在后紧跟,终于在枪林弹雨中打下了一片江山。

  客户多了,事情多了,不得不扩大规模,不得不招人。

  这人一招多了,往往不是干事的人多了,而是要招更多人来管住这些人,于是老板便开始任用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但对这些职业经理人,老板们心里也是半信半疑的。

  事情多了,不请他们不行,自己管不过来啊。

  请了他们也不一定信得过,什么事情老板还是喜欢过问过问,以确认这公司里的事,他仍旧尽在把握。

  员工多了,很多人可能一个月都碰不上面,那怎么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

  还有,这人多了,要规范他们的作业动作啊,当然得制定形形色色的管理制度,五花八门的工作流程了。

  解决的方法当然就是要让员工们填写大量的管理表格,提交报告了。

  为了掌控员工的动向,领导者认为让大家随时用表格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很重要,因为一切要尽在掌握嘛。

  比如,要求员工们每日提交工作小结。

  在每日工作小结里,领导者让员工清晰的描述他们今天都干了些什么,领导者收到这样的报表后,也可依此判断哪些员工做了些事,哪些员工没干太多活。

  这衡量起来简单啊, 员工若干了活,自然写的出来,他没干活,自然就写不出来什么了。

  于是,在每天下班前,员工们不得不花些时间,“认真”填写自己的当日工作小结。

  当天的工作效率不高没关系,这小结可是给老板看的,那可得认认真真填写。

  甚至于有的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中,随时都记录自己干了些什么,以利在下班前的工作小结中“表功”,不然时间长了,那不就忘了。

  如果忘了汇报,那工作岂不是白干了?

  于是,员工们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日小结的表功上了,而不是专注在自己的手头工作上。

  每天,领导者也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看当天员工交上来的小结。

  看着看着,他也不想看了,因为每天员工们都像记流水账似的汇报自己都干了什么,看多了,领导也觉得没多大新意。

  再后来,员工们每天交来的日小结,领导逐渐不看了,或者偶尔抽空看看。

  但领导者的这一行为还不能告诉员工,员工们每天还是得提交小结的。

  看不看是领导者的事,领导在公开场合还是会告诉员工,自己每天都会认真的看他们提交上的小结的。

  领导者想以此威慑员工们,每天干活别偷懒,每天还是要继续提交当日的工作小结,我可是看着呢。

  如此下去,我们先不说每天提交小结是不是很低效,会出现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小结填写的漂亮的人,不一定活干的漂亮,他们很有可能只是很“会填”报表。

  如果领导者是据报表来评判员工的表现,自会认为那些每天的报表填写的很漂亮的人是潜在的优秀员工,而那些每天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填写报表上,很可能他们的工作成果反而会被轻视。

  由此组织里便会出现人浮于事的不好风气,大家比拼的不是谁的活干的漂亮,而是谁的报告写的好。

  可问题的关键是,企业是靠结果生存,员工们都不干活了,或者活干的都不漂亮了,拿什么好的结果去和客户交换?去加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大家都在那煮青蛙了。

  很显然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很危险的行为。

  以上,我只是拿填写每日小结做个例子,我也不是说每天提交小结绝对没有必要,也要根据每家企业的情况和发展阶段来定。

  我只是想借此表明,一个企业里,如果要填写的报表过多,要提交的报告过多,肯定就本末倒置了,反而会拉企业的后腿,阻碍企业的成长。

  对此,德鲁克告诉我们,“企业应该把报告和程序保持在最低限度,只有当报告和程序能节省时间和人力时,才运用这项工具,并且应该尽可能简化。”

  他还告诫我们,“报告和程序应该是填表者的工具,而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绩效。”

  好吧,让我们为企业管理减负吧,尽量抛弃那些可要不可要的程序,可填可不填的报表,将最重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本身上。
 




 

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杨柳君原创空间”。

    我自己都不完全同意自己昨日所写的种种观点,所以您若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新看法,我都很乐意受教。仅在这里表示我对您的友谊。          ——杨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