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不是国家栋梁,经济学家不能够担当国家的栋梁。
那么,经济学家可以做国家的什么?可以做国家的椽子或瓦片。
这里说的是整个经济学家体系相对于国家而言,作为经济学家个体,当然可以凭出色的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经济学家们不要太拘泥。
每当看到温总掷地有声的表态,总感到一种信心;
看看经济学家的分布,北京为最多,当经济学家聚集漂浮在北京的上空的时候,全国其他的各地却是万里无云,无经济学家。当北京的经济学家推崇某个政策的时候,全国其他的地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风。
“治大国若烹小鲜”,关键是谁来烹。当经济学家高呼某项经济指标高了或低了的时候,就对国家喊,得加柴上紧烧火;或者喊,温度高了,赶快小火。哼哼,国家成了烧火的了。经济学家成了掌勺的大厨了。
应当怎么样?应当是国家是大厨,掌控整个烹饪的过程;烧火的事让经济学家或者他人去干。国家去烧火,这是位置的错位,国家才是“烹小鲜”的主角。
经济学家按照锅的温度的高低烹小鲜。不会烹成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说到这里,如果你有认同感的话,是不是有一种要清楚北京上空经济学家的冲动?
在春秋的诸子百家中,没有出现经济学家;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出现经济学家,只是在中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时候,经济学家如雨后春笋的冒了出来。这样的一个现象,还有请大家来探究一个所以然来。
哦,还没回答文章的主题,经济学家为啥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哦,太复杂,我所能回答的是:事实证明经济学家是不能成为国家栋梁。这是现实。不需要太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