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向我们走来


   财富向我们走来

  

  古今中外,财富都是散发着无尽魔力,让人神魂颠倒,令人梦寐以求,催人竞逐,充满诱惑的闪着金光的两个大字。

  对于“80后”“90后”的青年人来说,这种感受会更强烈一些。没有钱就可能完不成学业拿不到毕业证,没有钱不用说买大房恐怕连“蜗居”也住不上,没有钱买不了汽车只能“望车兴叹”,没有钱结婚就买不了钻戒会很寒酸,没有钱孩子上不了名贵的幼儿园上不了好学校,没有钱父母有病不能上名医院进不了孝,没有钱……既无法安身,也难于立命。他们从懂事起就接受了一种古老的哲训:“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对于过惯了穷日子的“50后”“60后”以及年岁更大一些人来讲,感受则更曲折复杂。经历过“三年灾害”,品尝过吃不饱挨饿滋味的人,当年似乎失却了对财富的向往。连年累月的饥肠辘辘,各种物资的严重匮乏,磨灭了人们对于财富的记忆。有个朋友是“三年灾害”过后结的婚,凭着盖着大红印的结婚证,跑了十几里路才到公社指定的商店里,买了两把铁皮暖壶、两个搪瓷脸盆和二斤棉花。一来是没有钱,二来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于是淡漠了对财富的追逐。当人们不知道财富和富有为何物时,也就不感到贫穷的可怕,甚至觉得“穷”是一种美德。

  改革开放唤醒了人们对于财富的竞逐。当“粮票”“布票”“肉票”和“豆腐票”逐步废止,人们惊喜地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丰足。人们猛然看到市场的丰盈,才感到“琳琅满目,口袋空空”的尴尬。当结婚的“三大件”由“三转”(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转向“三电”(彩电、电冰箱、电动洗衣机),再到现在的“三子”(房子、车子、票子),不仅反映了生活的不断提高,而且昭示着社会财富的急速增加。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些财富“先知先觉”者,竟然是自行车后座上绑两个大框的“二道贩子”,他们长途贩运,竟然腰包越来越鼓,很快成了令人艳羡的“万元户”。继之而来的是些蹲过“局子”的人,他们吃不到“大锅饭”,于是便自己“练摊”,把南方的“奇装异服”倒腾到北方,就像“用耙子搂钱”很快也发了。老百姓看不惯这些人,甚至对他们嗤之以鼻,贬斥他们是“暴发户”。然而,“有钱能使鬼推磨”,眼见得这些人日子越过越好,钱也越来越多,有人经不住诱惑,也试着“下海”了。几天不见,“下海”的人不仅没有“淹死”,反而挣得钵满盆满。这些“弄潮儿”,不仅经商,而且办厂。当多数人把“万元户”当作“奔”的目标时,财富的标准已经演变成“万元户不算富,十万元刚起步”。正当人们跃跃欲试时,邓小平来了个“火上浇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有人毅然决然地扔掉了“铁饭碗”,干起了“个体户”,办起了“私企厂”,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财富之路。

  钱真是个“怪物”,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各色人等的积极性,它还教会了人们重新认识财富的分量。中国终于出现了司马迁早在两千多年前描述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景象。人们重新认识财富的价值,重新确立了对待财富的态度,挣钱,挣大钱,成了太多人的共同价值取向。

  当人们惊愕地听到有了“百万富翁”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千万富翁”便接踵而至了,后来又传来“亿元富翁”的信息。人们将信将疑,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大家几乎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起步的,不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吧?再说,中国人历来是主张藏富的,有多少钱是极其机密的事情,别人如何会知道。获得财富是个秘密,藏匿财富是个更大的秘密。为什么要藏富?因为中国古时候就传下了“劫富济贫”“杀富济贫”的理念,即使不会被杀,也要谨防“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否则,因了财富,或会遭人算计,或被人嫉妒,或引来盗贼,甚至家人会被绑票。再说,那些可怕的“大盖帽”,今天来查税,明日来验证,知道你有钱,哪个会饶过你?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好,能装穷总比露富强,我有多少钱,这可是个“天大的秘密”。

  不料,这个“天大的秘密”竟然被一个英国小伙子给捅破了。

  他的中文名字叫胡润。1999年,这位29岁的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查阅了100多份报纸杂志及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凭着兴趣和职业特长,经历了几个月的折腾后,终于排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和国际接轨的“财富排行榜”。当媒体上公布了50位、有名有姓的大富豪的相关信息后,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简直就像一瓢水倒进了滚油锅。面对这个“天大的秘密”,惊呆得说不出话来的有之,扯着嗓子大声质疑的有之,跳着脚骂大街的有之,暗中拨拉着算盘核计的有之……胡润第一份“财富排行榜”,财富划分为4个档,最少的是5000万元到1亿元,依次是1亿元到5亿元、5亿元到10亿元,最多的则在10亿元以上。排行榜清清楚楚记述着这些富豪的姓名、年龄、学历、出生地、公司名称和公司所从事的行业,让人看了不得不信服。当年的财富榜上,年龄最小的只有32岁,最大的则是83岁。40岁以下的有9位、40到50岁的有24位、51岁到60岁的有13位、60岁以上的有4位。在填写了学历的47位富豪中,小学文化的7位、初中的11位、高中的7位、中学的3位、大学的14位,研究生只有1位。他们的公司涉及到各行各业,应了“行行出状元”的古训。

  胡润在赞许、默认、谩骂、抗议,甚至诉讼的复杂情况下,我行我素地持续着自己的事业,一年一年地推出惊世骇俗的“胡润财富榜”,到现在已经11个年头了,推介中国富豪达6700人次。客观地讲,“胡润财富榜”为中国树立了财富榜样。

  社会的财富总量在快速增加,老百姓的日子也在逐年向好。“胡润财富榜”是中国财富的晴雨表。一方面是富豪的人数在逐年增多。1999年进入财富榜的是50位,后来增加到100位、400位、500位、1000位,到2011年达到3000位。另一方面,进入财富榜的门槛越来越高,1999年50富的门槛是5000万元,2011年3000富的门槛提高到1.31亿元。如果把拥有1000万元财富的人称为富豪的话,据《胡润财富报告》,截止2010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已经达到96万人。可以预料,中国超过千万的“千万富豪”也将是为期不远的事情。

  与“胡润财富榜”并存的还有“福布斯财富榜”。两者都在向我们揭示中国的财富秘密,记录中国富豪的成长发展的历史。

  1917年创立的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在编制各种排行榜方面有86年历史,1982年首次推出福布斯富豪榜在全球产生空前影响,一年一度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在全世界受到密切关注。“胡润财富榜”是追踪记录中国富豪变化的权威机构,“福布斯财富榜”则是针对全球的,两者的排序和数据略有差异。

  “福布斯财富榜”把中国富豪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中,能更加客观地揭示中国富豪演变的历程。近年,“福布斯全球财富榜”入榜的“门槛”是10亿美元。2011年上榜富豪数为1210个,而2010上榜富豪1011个。中国富豪在全球富豪榜中的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入榜只有28人,2010年入榜的增至64人,2011年进一步增至115人。中国香港今年有36人进入该榜单。中国台湾共有25人上榜。2011年,“全球首富”是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财富为740亿美元。“香港首富”是李嘉诚,财富为260亿美元,位列榜单11名。“中国内地首富”是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财富为94亿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95位。

  2011年的“胡润财富榜”与“福布斯财富榜”有些出入。李彦宏在“胡润财富榜”中排名为第2位,所列财富是536.5亿元人民币。位居“胡润财富榜”榜首的是三一重工的梁稳根,所列财富是598.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