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的核桃产业和手工毛毯成为致富的项目
李华新
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人均耕地大多在一亩左右,如何让贫困农牧民在一亩耕地上有效实现脱贫致富?最近记者采访中,亲眼目睹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依托当地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脱贫致富的一幕幕壮观场景。(天山网 2012年08月21日)
和田的核桃举世闻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广大农牧民却没能依靠林果业摆脱贫困,究其原因是没能形成产业优势,没有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最终只能守着家里的林果受穷。
核桃立县,织毯富民。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个脱贫致富的道路。努尔买买他种核桃已10年了,6亩核桃去年收入2.4万元。除了6亩核桃园外,还经营核桃和红枣的收购和批发生意,并在北京开了两家新疆干果店。去年,经他手收购和批发的核桃有380多吨、红枣65吨,纯收入达到44万元。努尔买买提告诉记者,他打算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现代企业管理,今后不仅接自己的班,还要成立公司,实行规模化经营,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布扎克乡党委书记马波说,布扎克乡耕地面积3.1万亩,人均只有1亩核桃地。2006年,该乡被自治区确定为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乡。从那时起,和田县就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并确立了“核桃富民”“核桃立县”的发展思路。目前核桃产业已成为当地拉动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整乡推进连片开发进程中,该乡整合扶贫资金220万元,对全乡2220亩的核桃进行嫁接改良。通过连片开发,原来的千亩核桃园如今已发展到 3.3万亩,精品核桃园达3万亩,挂果面积达2.5万亩,核桃总产量达2000吨,总收入达4000万元,农牧民人均核桃收入达2600元,占到全乡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按照“核桃富民、核桃立县”的发展思路,他们把核桃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面积和产量每年都在增长。据了解,为做大做强核桃产业,该县采取组建核桃协会、参加各种形式展销会、博览会和推介会等措施,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影响,提高了和田薄皮核桃知名度。经过几年的发展,核桃产业已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建成30万亩、580万株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产核桃2.5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核桃人均收入1912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47.96%。
和田县又是“地毯之乡”。地毯业具有投资少、增收快的特点,有利于一家一户生产,是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和田县按照“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利用自治区扶贫办近几年为该县配备的10000副钢制地毯架,加快推进户均1副钢制地毯架入户的步伐。并依托地毯协会,借鉴和推广“公司+车间+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地毯业。从去年开始,该县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制订了地毯业发展规划,农民从事地毯加工的积极性高涨,产品质量也有了长足发展,地毯产业正成为继核桃之后该县农民增收的又一新亮点。目前,和田县地毯架总数已达30000副,织毯户由2005年的2.2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4万多人,农民人均来自地毯的收入达200元以上。
种植核桃可以致富,而且是织毛毯的这个工艺,也使得这民间的工艺成为一条致富的途径,而这些在这里也是有零星种植和形不成规模的手工艺生产的。而这些来自民间的致富的手段,这些都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谁都可以尝试的致富的手段,并且是可以都可以一试身手的致富项目!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