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由港剧《金枝欲孽》和《宫心计》开启先河,内地电视圈跟风而上,《宫》、《步步惊心》、《宫锁珠帘》、《美人心计》轮番登场。2012年,《后宫甄嬛传》更是强势出击,收视大热,一度成为公众领域中最受关注的文娱话题。相较于那些制作草率粗糙、情节漏洞百出的同类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在道具、服饰和礼仪等细节上较为精致讲究,对话语言也更符合人物所处的时代。那些“想来极好”、“不负恩泽”的用词,模仿了《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句法,虽未得精髓却也增添了一些古色古香的韵味,为该剧带来了极高的人气
从本质上看,“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明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这些创作水准良莠不齐的电视剧,无一例外地涉及到对历史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这个重要问题。借古讽今、鉴往知来的历史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之一。历史在文艺创作中的想象与呈现,真实与否并不是首要考量的目标,借这面镜子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需求往往更为切要。而盛行一时的“宫斗剧”,虽然也希望“让历史照进现实”,但由于缺乏辨析能力和批判意识,历史这面镜子中反射出来的,只是一些暧昧不清的模糊身影。
历史剧如何对待历史资源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